乡村文学社 
蔓菁与荆芥 
双抢时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蔓菁与荆芥 

■ 阜阳 聂学剑
 

外甥来城里办事,拐到我这里小坐,捎来一兜塑料袋装着的蔬果。说是他妈妈特意带给小舅的。细细看时,猛然辨认出那是蔓菁(manjing)。心里不禁一热,年过花甲的大姐还记得蔓菁这东西,一直都是她小弟最爱吃的尤物。而且,仅仅相隔百余华里,城里的菜场和超市从来买不到这东西。闲叙时曾无意间聊起过,从此,大姐一直记得。好像每年冬天,都会买一些给我带上。

百度一下,“蔓菁”那青翠欲滴的枝叶,水灵灵地惊艳在眼前。它的样子像精致版的萝卜,个头倒比萝卜玲珑些。它的味道却别具风格,或煮或炒,入口即化,带一点蔬果特有的甜味儿。这东西,中原一带才有种植,估计跟土壤有关,而我老家就与河南省相距一箭之地。即使在同一个县里,隔着一条沙河,也就是十几华里的样子吧,在沙河以南,就已经找不到蔓菁的身影。没有种植,也就没有收成,自然它也上不了餐桌。

“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在工业现代化高度发达以致千城一面的今天,蔓菁这小小的舶来品,却因它独特的生存要求和特别的口味,并没有侵犯融入更多的版图。无独有偶。还有老家的荆芥。资料显示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祛风、去热。暑期郁闷间,洗淘得水灵灵的荆芥带着它特有的药香,一放到口里,丝丝清凉之意,油然而生。有一年,沧州来的朋友尝到它,脸上即刻呈现出痛苦状,说是极苦极冲的药味儿,这哪里是什么美食?我们全桌土著人忍俊不禁,笑出了眼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乡土,它总是带着热热乎乎的温度,培育着那些从小就熟稔的物件和食材,也养成了特有的味蕾。“三岁看大”,说的是一个孩子,从三岁起基本上人格就会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味觉的培养,估计也可计入三岁之内。小小的人儿,从娘胎里其实就被打上了那方水土的烙印。它从那片特有的土地上出生、成长,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培育出了那片乡情。而且,终身不变。

蔓菁和荆芥,它们特立独行。它们是小众的,但也是温暖的,带着老家的味道,带着乡土的芳香,年复一年,季复一季,或冬或夏,一直一直地守望在那片土地上。虽然几经变迁,但永远有一种本质,不会更改。就像亲情,无论距离多远,无论岁月几何,都一直牵挂着、惦记着,哪怕隔着百余华里,也要捎来几只蔓菁一样,让我忍不住常常有鼻酸的感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