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的味道
听书时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听书时光

□ 张升平
 

邻居王大爷每天天不亮,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他的“随身听”,听戏曲,听评书。王大爷还是一个热情的人,他虽然不知道孟子是何许人也,但是却懂得孟子的“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的精髓,他善良地以为别人都和他一样有欣赏他的“匣子”里那些声音的需求,再加上他的耳朵有点背,所以声音放得就特别大,这让包括我在内几乎半个村庄的人,每天都要被动地陪他听评书,陪他听戏曲,陪他高兴。惊羡之余,我想了很多。

我少年时代,每到农闲季节,尤其到了冬季,临近春节,村里有些好事者总要从外地请一个说书人来,唱大鼓、说琴书,什么都可以,只要能博得大家一笑就算达到目的了。我对说书人一点也不陌生。我上小学的那几年,村子里先后来过几个说书的,其中有一个姓高的说书人给我留下印象,因为不知道他的名字,村里老老少少都叫他老高,老高当时五十岁左右的年纪,中等身材,两腮黑瘦,从小因为眼疾,失明,后来跟着一个同样失明的师傅学习表演琴书。天资很好的老高,学成后,就凭着一把破旧的二胡,一副脚踏竹板,肚子里的几本故事,南北东西,走街串巷,以说书为生。

那一年,当地里的秋庄稼都收好了,就连冬小麦也都出齐麦苗的时候,老高来到了我们村,于是整个腊月,一村人就听他唱《杨家将》了。说书的地点安排在队部大院子里,因为整个村子,没有比这里更宽敞的地方了。一眨眼四十多年过去了,老高的唱腔神态动作至今还记忆犹新,因为有他,寒冷的冬天有了温暖;因为有他,枯燥的生活有了快乐;因为有他,死寂的山村有了生机。

矮子野猫熊的钻天入地无所不能,烧火添灶的杨排风的“法宝”威力无穷所向无敌,这些现在让人忍俊不禁的荒诞不经的故事,那时候都让村民们听得如醉如痴。深夜了,只有一盏电灯涂抹在充满满足感的村民脸上。真的佩服老高,他虽不是小说家,但他却懂得设置悬念,知道什么能抓住人们的心理,所以每到唱到关键的时刻,他就戛然而止,于是他得到的肯定是不出意料的挽留哀求,接着他就再唱一段,如是反复,把书场的气氛烘托得十分热烈。

老高在村里轮流吃饭,白天吃饭休息,夜晚说书表演。村民们往往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老高。上高中以后,村里就再也没来过一个说书的,取而代之的是为数不多的收音机,人们开始从收音机里收听艺术家们演播的大鼓以及评书,刘兰芳就是当时最著名的一位评书表演艺术家,她演播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走进了城乡的千家万户,感动了无数的男女老幼。刘兰芳那抑扬顿挫充满磁性的语言征服了亿万听众。

时光在流逝。

我结婚后,父母给我买了一台三用机,既可以放唱片,又可以当收音机用,一机多能,我用它欣赏了整部琴书《王天宝下苏州》,可怎么听也听不出老高说书的韵味,尽管我也知道这部《王天保下苏州》唱得才更正宗,更有艺术性,当年老高的琴书信口开河张冠李戴子虚乌有的成分很多,但那时、那地、那故事、那琴声早已深入我的骨髓,任何哪怕再优秀的作品,也没法替代它的美好了。现在,说书这种艺术形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不是艺术家们表演得不精彩,而是这个世界精彩的东西太多,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