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收入家庭的增多,许多家长越来越看重海外教育资源。由此催生了出境游学热潮。但同时,游学机构繁杂、名目众多,家长盲目攀比,孩子只游不学等乱象,也让海外游学市场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令消费者很难理性做出选择。(10月29日《法制日报》)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海外游学看似热闹非凡,但大都是“只游不学”、盲目跟风的“烧钱”游戏。同时,游学机构与学校结成利益链条,老师趁机“蹭”免费出境游,也背离了游学初衷。特别是,由于缺乏监管,海外游学隐藏着诸多风险。
事实上,游学机构与学校结成利益链条,已成一种潜规则。若以“海外游学合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不少游学机构正在寻求生源合作,这种以学校为主办载体、由中介机构组织承办夏令营的相关活动,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夏令营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下,学校与中介游学机构存在一定利益关系。比如,有的学校采取“按人头算提成”的分成模式,有的学校则采用“报价差归学校”的分成模式。
对于海外游学,目前国家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行业标准和制度,导致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不少机构打着“教育”的幌子,将学生们带到国外旅游景点,实质却仅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教育内涵和价值大大缺失。更有甚者,为了牟取眼前利益,雇用“黑车”、降低餐饮质量、聘用无证“黑导”,连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可见,海外游学,不能成为监管盲区。首先,应制定全国统一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国内外游学产品开发、操作规范、市场规则、资格准入管理等,进行政策支撑和指导,斩断多方利益链。同时,应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将国内外游学作为社会实践学习内容,纳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再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建立若干个国际、国内“营地教育”接待示范基地,规范接待标准,引导国内外游学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国家层面应出台有关法律,保护未成年旅游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