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州松园同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他们共同欣赏了中国古琴曲《高山流水》。历史的因缘际会,使古琴又赢得一次高光时刻。同时,也让古琴再次与大众视野相遇。
十月,九华山阳明书院办了一场“山林之乐——癸卯九华山古琴线上音乐会”,给我们带来了独奏《流水》、琴歌《太古引》、琴歌《心经》、独奏《梅花三弄》、琴茶《平沙落雁》、琴歌《静夜思》等一批琴曲。夜凉,山静,虫噪,人雅,琴幽。进、退、吟、注,擘、挑、剔、拨,弦上澄明空静,清远和平,触人感怀。
王阳明曾于1501年、1520年两次登临九华山。1528年,其弟子柯乔在政府帮助下,建成阳明书院。这个书院四百余年来,屡废屡兴。2019年,新的九华山阳明书院在大觉寺落成。这次办音乐会,意在“接续佛教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并弘并进的历史道路,与时俱进的以现代文化艺术形式诠释传统、激活传统中的卓越因子,让更多传统文化被看见、被感知、被珍视”,努力使传统文化这棵大树焕发生机,更加美丽健康。这就有贯通古今、意在先贤的“高山流水”之遗韵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时代的知音难遇,隔时代的知音更难觅。当下时兴的刀郞神曲《花妖》“寻差了罗盘经,错投在泉亭”,唱的也是这个意思。在千年变局、纷纷攘攘的时候,在传统中找寻古意,沟通人之间那最原始的单纯,实在是需要点投契的。
如同王阳明与安徽、与九华山的渊源,这古琴与安徽的渊源也是颇深的。
过去说,中国古琴有十大名曲之说: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渔舟唱晚、潇湘水云、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其中,竟然有三支与安徽有关,即《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
虽然说“高山流水”故事发生地,经专家们考证在湖北。但安徽人说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发源地在淮北。梧桐是制琴的材料,琴身材质面板多为桐木。今天淮北市东郊25公里处,有一个梧桐山,梧桐山下有一个村,过去叫梧桐村,后改名叫聚贤村。该山、该林、该村,据说在伯牙、子期时就存在了,地名是千年未改。“高山流水”故事在村民中口口相传,且千年不辍。此外,据称钟子期的墓在古钟离国即今凤阳也被发现。争夺历史名人,是今天文化一大现象,其中是是非非,难以辨别。但淮北人为此奋争上千年的这个历史过程,本身就极具文化象征意义。《广陵散》中之“广陵”,应包括今天安徽宿州、淮北、蚌埠等市,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广陵散》这个曲子是与嵇康紧密相关的。嵇康是谯国铚县人,即今安徽濉溪县临涣人。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领袖。他面临死刑,却目送飞鸿,手挥五弦,古琴曲《广陵散》,可能就是当时围观者的记录。因为有记录,《广陵散》才得以保存,才得以流传后世。“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流行歌曲《梅花三弄》来自古琴曲,多年走俏民间,热度从未消逝。学术界普遍认为,《梅花三弄》古琴曲原本是笛曲,作者是东晋时在淮南八公山打“淝水之战”的著名将领桓伊。“操弄”是古琴术语,后来也用在打仗上,比喻运筹帷幄、玩敌人于股掌之间。另一位在中国音乐史上有重要建树的东汉大儒桓潭,与桓伊等都是安徽血脉。
九华山书院开办线上古琴音乐会,使得我等俗人有机会欣赏当代名家琴操。沟通“山上”“山下”,不亦超凡脱俗乎?伯牙可能是个官员、文人,而钟子期十之八九是“野人”、农人。但那又如何?身份颠倒一下,估计也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相互欣赏。
抚琴敬畏,听琴守礼。九华圣地,“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