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单位,在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8月22日新华社)
观众开机后必须看完几分钟广告;一部智能电视机要配好几个遥控器,浏览节目时需切换不同遥控器、不同界面、不同平台,不要说老人搞不明白,年轻人也会晕;想要畅通无阻看会儿电视,需购齐电视内置会员、视频网站电影会员、电视剧会员等,还需配合各种临时增设的附加费……“看个电视太费劲”,引发广泛共鸣。基于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共同部署,专项整治电视“套娃”收费乱象。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7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互联网电视工作委员会联合多家公司发出《关于规范智能电视收费行为的倡议书》,然而,这个倡议因不具备约束力,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电视“套娃”收费,仍然吃相难看。
然而,不论智能电视如何发展、视频内容又如何优质,最终所依托的还是观众的收看。电视最主要的功能是播放视听节目,承载过多只会让其丢失本质,无视用户的消费体验也只能将路走窄。一些电视厂商看似通过这种复杂繁琐的会员制度盈利了,实际上却是在透支未来的发展空间。
遏制电视“套娃”收费,“专项整治”仅是第一步。既然电视“套娃”收费,侵犯了消费者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是一种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就应该依法查处。同时,出台针对性规定,从源头上清除这种影响生活品质的“牛皮癣”,下大气力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电视的满意度。特别是行业协会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引导电视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此外,电视企业应主动摒弃这种商业模式,在产品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获得消费者认同,回归硬件盈利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