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车行驶在高速上,我倚着窗,看窗外景。不算高的小山,时而出现在眼前。半山腰一树的淡紫,扑过来,又迅捷退去。这是什么树呢?于漫山葱绿中,开出这样美丽的花。正想着,又有一树一树的淡紫飞过去,枝头挂满长长的花穗,如风铃摇曳着。恍然大悟,原是紫藤。漫山绿,因这一树紫变得生动起来。
好的风景在路上,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遇见。
这一座静谧的江南小城,远山如黛,空气清新,街面如洗。夜色下的十字路口,车辆稀少,可见认真等信号灯的三轮车和行人,不禁感叹,小城居民的文明意识已成自觉。一条宽阔河流把小城分隔成老城区和新城区,河上连一座桥。河水涟涟,泛着银光。一红衣妇人在河水里浣衣,“嘭、嘭”,手里的棒槌有节奏地举起,又落下。这画面,瞬间暖了心,想起儿时在门前池塘洗衣的场景。绩溪博物馆就建在老城区,古朴的徽派建筑风格,和这座小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相呼应。听讲解员介绍,这里还是老县衙遗址,馆内西北角一棵700年树龄的古槐,见证了小城岁月的变迁,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回味。不由驻足多看几眼。对面一间百货小店,男主人悠闲地拎着小喷壶,给门前的花草浇水。脑中现出一句词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让人好生羡慕。
从绩溪县城去龙川,也就十几分钟的车程。沿途的房屋大都是民房,白墙青瓦院落,有远山倚靠。从敞开的大门隐约可见,有的内院里码着一摞摞干柴。这又勾起了我的遐思。夕阳西沉,山脚下袅袅炊烟,山坳间云雾缥缈,鸡鸭回笼,鸟儿归巢,农人牵着老牛走过门前的小桥,三两稚童在门前花间扑蝶,妇人早已摆上下酒小菜,寻常人家的日子,从容,闲散。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房子不论大小,户户有门楼,门楼上镶黑色大理石,石上刻字,诸如喜气盈门、惟善德馨、紫气祥光、耕读传家。这些一直保存下来的文化符号,寄予了对家庭深切的期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想,住在这样的屋子里,日日与牌匾相见,自会约束自己言行吧。从这间屋子走出来的人,品行不会差。
龙川,村子不大,周围云山群绕。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村中心有保存完好的牌楼,如心亭。两岸的民宅,马头墙、黛瓦、木门、木窗,错落有致,清秀质朴。仰头看过去,阁楼上都有一方小小的窗。白墙被经年的雨水冲刷,岁月印记斑驳可见,是典型徽州古村落。
胡氏宗祠,始建于宋,必定看的。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素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宗祠内,每一根圆柱,每一根木梁,选择都独具匠心,浑圆粗壮,千年不腐。流连在几扇木质屏风前,上面精雕细琢着荷花、螃蟹、鸳鸯、虾、青蛙,荷花形状各异,动物活灵活现,巧妙组合在一起,寓意“和谐”,“和美、和顺、和鸣”,这是先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尊崇与敬畏。想起《诗经》里“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千百年来,大家小家,但凡兴盛,当与“和”字分不开。
两岸河堤是街,当地人称它为水街。水街,这个名字我喜欢。几个城里来的孩童,七八岁的样子,他们一人拿着一只小鱼网,叽叽喳喳的,在水里网小鱼、网小虾。五颜的遮阳帽六色的渔网,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身后不知谁说了一声,“瞧!真好看,就像一幅水墨画上点上几笔亮色。”我笑,傻孩子们,这么大的声响,可不把小鱼小虾给吓跑了?这又何妨呢?即便一只鱼虾也抓不到,换来的是开心快乐。
买了几斤刚出锅的小烧饼,还没入口,香气已扑鼻。亦有农妇兜售梅干菜、干豆角和干笋的,亦不吆喝,问她什么,笑着回答你。愿买就买,不买也不勉强。淳朴民风,在这里由来已久。河岸上,随处可见售卖新鲜春笋的村民,剥了皮的嫩笋,放在柳编的篮子里,青中泛白,有游客买了回家,说炒着吃、炖着吃。我听了,莞尔。心想:这吃的可是春天的味道呐!
在这里,我喜欢一个人走走看看。一只大黄狗趴在牌楼下石雕旁,安静地凝望着前方。人走过来走过去,它头都不带动的,一副阅尽世间沧桑的模样。走近一扇白色拱门,探头,门外是村民的菜园,地里菜花金黄,蚕豆花似无数只小紫蝶在叶间翩翩。小巷深处,一门楼上方悬挂一块木匾,木匾上披大红绸带,上面写很诗意的几个大字,“烟雨江南”。这里是做什么的呢?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巷道,走了进去。原是一间民宿,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房子是男主人祖上留下的老屋,楼下是院子,堆放物品和柴火,几盆花草被侍弄得颇精神。再往里是灶间,靠墙砌两口大锅,女主人正麻利地把干笋放进大竹筐。见我进去,捧起一把笋子,热情地介绍起来:她做的干笋不是晒干的,是在大锅灶里烤干的,吃起来口感更好。不过,这些笋她不卖,是专门烧给她家房客吃的,做她家的房客有口福了。
屋檐下挂腊肉的竹竿,被固定在屋顶,竹节处长出的枝丫,被削成尖尖的钩子,恰好用来挂腊肉。就地取材,真好。女主人笑说:“这些竹竿,山上多得是,砍几根回来就可以用了。”说完,低头择菜去了。见我好奇地打量,复又抬头,说:“喜欢,就送你几根,好用。”我笑着婉拒谢她,轻轻走出门去。
记住了她家门上贴的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横批是“福”。忠厚传家,率真处事。到底明了,千年光阴去了,这座古村落为何如此令人敬重,以至于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