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见宋词多妩媚
眺望鹞落坪
我爱天鹅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眺望鹞落坪

安徽长丰 刘宏江
 

四月的大别山,青岩滴翠,山花烂漫。旅游大巴在弯曲陡险的山道上一路跃升,把我带进云山深处的鹞落坪。

鹞落坪,位于大别山腹地、皖鄂交界的岳西县境内。这里群峦叠嶂,山高路远,海拔千米以上山峰达60多座,其中,多枝尖海拔1721米,为大别山第三高峰。

鹞落坪,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意为“大鹰落脚的地方”。多枝尖高高的峰顶上,一块巨石突兀而立,极似一只鹞鹰从天而降。两边高耸的山势,犹如鹞鹰一双展开的翅膀。

走进鹞落坪,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最令我瞩目和景仰的,是这里随处可见的红色遗迹;最让我感悟和沉思的,是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有“革命摇篮、红军故乡”之誉。群山环抱的鹞落坪,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诞生地和大本营,有“红色鹞落坪”之称。当年,主力红军长征后,红二十八军以此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在鄂豫皖边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把红旗高高插在大别山之巅。

红二十八军将士,像一只只勇猛矫健的山鹰,穿云破雾,逆风翱翔。凭借山高林密、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在当地村民积极配合下,红军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以不足两千人的兵力,辗转周旋于鄂豫皖三省45个县,与敌发生大小战斗243次,打击和牵制国民党17万正规军和十多个地方保安团,一次次粉碎敌人重兵围剿,为长征北上的主力红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鹞落坪的大山坳里,有当年红二十八军军政指挥部——聂家老屋、皖西特委机关驻地、手枪团驻地、瞭望台、红军山林医院、红军小学、红军被服厂、小型修械所,以及战壕等防御工事组成的红色遗址群。老屋斑驳的墙壁上,“打倒土豪劣绅”“红军是穷苦人救星”等红色标语依稀可辨。老屋门前的坪地,是当年红军的操练场。对面山坡上,高高矗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象征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革命斗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立的卓著功绩。洁白的花岗岩碑座上,一组以“军魂”为主题的巨型浮雕,表现出红军将士理想坚定、不畏艰难、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

沿数十级台阶,我一步一步走进红二十八军军史展陈馆参观。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以及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场景复原,再现了红军时期大别山根据地那段浴血奋战的风云历史和红色传奇。面对红军将士使用过的枪支、土炮、大刀、长矛、冲锋号及简陋的生活用品,我切深体会到革命道路的无比艰辛和红军将士的钢铁意志。讲解员深情并茂的解说,让我仿佛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驻足于烈士纪念墙前,凝望长长的烈士英名录,我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回荡在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鹞落坪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见证过红军和村民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当年,国民党严密封锁和疯狂围剿根据地,叫嚣“驻尽山头,杀尽猪牛,见影就打,鸡犬不留”,要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在这片山林里。可亲可敬的老乡们,宁愿忍饥挨饿,也要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油盐、衣物拿来支援红军,照顾伤员,保卫革命火种。

聂家老屋东侧,两株苍劲挺拔、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见证了红军与当地群众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当年,村民攀上高高树丫,为红军站岗放哨。一旦发现敌情,便及时通知指挥部立即转移隐蔽。两棵有着两百多年树龄的古银杏,相依相偎,枝杈交错,紧紧拥抱,被亲切地称作“军民同心树”。

近年来,鹞落坪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原生态的自然美景,推进乡村振兴,迎来山乡巨变。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鹞落坪已成网红打卡地,村民吃上了“红色旅游饭”。这里先后建起数十家大小不一的特色民宿、农家乐和山货特产超市,满足游客吃住游购娱等各种需求。

眼下,映山红已从沉睡中苏醒,并以它炫目色彩和美丽风姿,惊艳着世人的目光。驻足山岭,放眼四望,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迎风怒放,红似火焰,灿若云霞,把鹞落坪点缀得烂漫多姿,美不胜收!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