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价格刺客”,还须监管套牢维权“铠甲”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应是政务服务“标配”
认清自己是最高明的活法
解决烦恼的5种人生智慧
别让养老金认证跑不过谣言
下一篇4 2023年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防治“价格刺客”,还须监管套牢维权“铠甲”

汪昌莲
价格刺客 王恒/漫画
 

1月30日,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共同梳理发布了“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记者注意到,“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位居“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的榜首。舆论呼吁,各地监管部门应当严格执法,把此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杜绝各类变相价格欺诈的“套路”,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1月31日《北京青年报》)

2022年入夏,“雪糕刺客”一词走热。消费者用其来形容一些高价雪糕平时“藏”在冰柜里,待结账时才发现其价格高得超出预期,感觉被“宰了一刀”。此后在社交平台,相继出现了“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热词,均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以至于“价格刺客”因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位居“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的榜首。

不可否认,按照《价格法》的相关规定,一些充分竞争的服务行业,经营者在遵守明码标价的前提下,有权按照市场供求自主定价。但有权自主定价,并不等于可以漫天要价,更不能让“价格刺客”暗里藏刀。“价格刺客”已经“刺伤”了消费者。

目前服务行业的这种“价格刺客”乱象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一些商家对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认识盲区,没有准确认识其作为经营者的义务;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对这些行为的违法性,缺乏认识而极少提出异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价格刺客”乱象的发生。

可见,防治“价格刺客”,还须监管套牢维权“铠甲”。首先,价格主管部门要提高《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的执行力,明确规定餐饮企业必须明码标价,不能采取暗收餐具费等乱收费方式,转嫁经营成本。同时,要建立健全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管机制,完善价格监督检查制度,坚决查处各种乱涨价、乱收费、变相涨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