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又要到了,电商的各种促销活动令人眼花缭乱。在这场消费“盛宴”的背后,暗藏着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陷阱”。每年此时,中国消费者协会都提醒消费者,面对双十一促销,消费者应当理性。有网民认为,一方面,“剁手党”们须擦亮眼睛,警惕消费“陷阱”。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监管不能缺位,需要及时跟进。
双十一期间,无论是电商、物流快递、“剁手党”还是监管部门,都够拼的,也只有“各司其职”双十一才能顺利、圆满。商家诚信经营、消费者理性购物、监管部门执行到位,双十一肯定处处精彩。
然而,从以往的经验看,虽然双十一集中释放了消费潜力,活跃了市场,但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或监管部门,各自扮演的角色并不尽如人意。商家不诚信、“剁手党”不理性、监管部门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一直存在。事实上,每次双十一过后,除了各大电商心满意足外,还有网民的集体吐槽,甚至网购高峰成了名副其实的“投诉高峰”。
商家的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令人不齿,可如果监管部门严格把关,就会减少乱象。因此,监管部门必须负起责任,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如及时约谈各电商网站,让其公布促销活动的期限、方式、规则,排查促销者的经营资质、身份信息,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经营者采取“先涨后降”等方法虚构优惠促销,欺骗消费者,做到防患于未然。
而消费者在“狂购”时也应理性、文明消费,不能因商品价格便宜就冲昏了头,非理性消费会造成浪费。同时,还要增强维权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积极举报违法经营的行为。
历年的双十一都证明,中国消费者不缺消费实力,缺的只是刺激手段,那是中国人强大的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以及蕴藏在消费中的巨大商机,而这一切,都必须在诚信条件下才能变成现实。既然双十一是检验社会诚信与否的一把标尺,那就让我们用诚信检验双十一的“成色”,让每个参与的人都行动起来,过一个更诚信、更文明的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