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藕汤、孝感米酒、武汉豆皮、四季美汤包、田恒啟糊汤粉、德华楼包子、蔡林记热干面、合记老福庆和粉面……9月20日,走进湖北经济学院“非遗食堂”,50余种楚菜非遗美食香气扑鼻,吸引师生排队选购。(9月21日中国新闻网)
记者在“非遗食堂”看到,黑瓦灰墙的装饰,尽显古色古香;前厅后厨的布置,方便师生直观感受美食制作过程。食堂一侧墙壁上,数块展示屏依次排开,介绍楚菜非遗美食起源、特色、发展历程及制作技艺。
“非遗食堂”除了满足师生对于这种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外,也通过前厅后厨这么一种模式,让这种美食制作技艺在广大师生中传习开来。未来还将打造成为楚菜非遗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除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介绍非遗美食、展示非遗技艺、讲述非遗故事外,还将邀请感兴趣的同学来到后厨,近距离感受楚菜非遗小吃制作过程,甚至去动手实践。显然,“非遗食堂”不只是食堂,还是非遗展示的窗口、传承的基地。
通过“非遗食堂”这样的形式,让非遗走进学生们中间十分有必要,也很及时。传承性是非遗保护的关键。没有传承,也就没有保护。毋庸讳言,当今,非遗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非遗与年轻一代脱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因此,与其说是年轻人漠视非遗,不如说是非遗没有走进他们的生活。“非遗”纳入学校教育,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熟悉、了解非遗并因此喜爱上非遗。
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是“守护精神家园”,“非遗食堂”体现了对保护传承非遗的高度重视,也将为非遗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非遗食堂”不仅使他们有学习非遗的机会,还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开拓文化视野,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因此,“非遗食堂”是传承非遗的有益尝试,好处多多、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