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儿童最好的伙伴,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一件像样的玩具,但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做各种玩具。
屋后场子上有一口窑,是烧制小瓦、青砖的。男孩嘛,喜欢用黄泥巴捏成手枪、大刀,还有猫、老鼠什么的。我有一个舅父是窑厂的大师傅,他平日最为疼我,我就像他的跟屁虫。伙伴们知道我与舅父关系特亲密,就怂恿我出面,央求他帮着把这些泥巴捏好的半成品装到窑洞里烧。舅父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每每都会答应我。成品一烧出来,还带着窑火未散的余温,我们就揣上“手枪”佩上“大刀”集体去“打仗”。一番厮杀结束后,刀枪损毁近半,那些“猫”呀“老鼠”呀就作为战利品分发给获胜的一方。
“搭锅锅”是就地取材却极富创意的游戏。蚌壳为锅、瓦片当碗、野花作菜、枯草算柴……女孩子掌勺,男孩子生火。那时一般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吃得上几次荤,可我们的“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鱼”、有“肉”、有“鸡”……开饭时,你一筷子,我一瓢,煞有介事的大饱口福。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到沟坎下的大树桩上,嘴角缝了好几针。爷爷气得直跺脚,骂奶奶连个孩子也看不好,奶奶又是委屈又是心疼,抱着我不停流泪。
在看了一场战争题材的影片,或是学了一篇写革命小英雄的课文后,喜欢模仿的我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做得最多的就是“抓特务”。都嫌扮特务这个形象不好,那么到底由谁来扮演呢,就利用抽头或是抓阄来解决。哪个输了,即便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也无条件服从。虽然大家抢着当“司令”,可这个角色不是谁想当就能当,块头大、点子多、威信高的“孩子王”,不是被推举加冕,就是自个儿称孤道寡。“特务”要变着法儿躲起来,门旮旯里、山芋窖中,柴草堆上,藏得越隐蔽越好。布置好每个人的任务,估摸约定的时间到了,“司令”看看用圆珠笔或水笔画在手腕上的“手表”,拔出别在腰间泥捏的或用木板做的“手枪”,向空中一挥,大喊一声:“出发!”随着口令,手下众人开始四散搜捕。再狡猾的狐狸也敌不过老猎手,尽管有时很费周折,闹得村子里鸡飞狗跳,但“特务”最终还是会束手就擒。
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上树掏鸟蛋,这是男孩的专利。鸟窝搭在树杈高处,上树胆子要大。我们像猴子一样敏捷,合抱几丈高的树,噌噌噌,三两分钟就爬上去了。我们把掏下的鸟蛋带回家炖着吃,谎称是从田里捡到的。不过身上抹不去的划痕却让谎言露馅了,父母少不了要谩骂我们搅得上天,更为懊恼的是偶尔还把我们辛辛苦苦掏回的鸟蛋愤愤地扔出门外。
从土墙缝里套蜜蜂,弄不好会被蜂子蜇的。看蜜蜂钻进洞里了,一只手拿截绵软的茅草,一只手拿个透明的小玻璃瓶,用茅草探进洞轻轻掏,像掏耳朵一样,重了会扎伤蜜蜂。等蜜蜂爬到洞口,手疾眼快把瓶罩上去,蜜蜂就插翅难飞了。
滚铁环用的铁环大都是家里水桶、澡盆用后丢下的废铁箍,取一段铁丝弄成U字形,安在竹竿的一端,就算大功告成了。上放学的路上、课间的操场上,我们都要见缝插针地赛一赛。铁环滚得好的,时不时要在大伙儿面前亮一手绝活。
童年时代,物质条件很差,生活非常艰苦,但有自制简陋玩具陪着,童年依然是一首快乐活泼、妙趣横生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