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铁路通车里程 十年增加463.8公里
民营企业188.4万户,十年增长5.2倍
3上一篇 2022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省制造业成绩单出炉
民营企业188.4万户,十年增长5.2倍

黄进嘉 记者 祁琳
 

8月17日,“安徽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场举行。记者了解到,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效: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长三角第1位;全部工业、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先后突破1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总量和质量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十年来,我省培育千亿产业14个

据悉,十年来,我省坚持“龙头+配套”“基金+基地”,培育千亿产业1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5家。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4%,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3%提高到9%,成为全省工业第二大行业、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平板显示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200多家,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面板产能约占全球10%,成为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之一。

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00多家,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到材料、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等较完整产业链条。光伏产业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6.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82.8亿元,增长32倍。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江淮、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等10家整车企业和1200家配套企业,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5万辆,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家电产业以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为龙头,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产量稳居全国第2位。

民营企业从30.4万户升至188.4万户

十年来,我省强化梯次培育,构建优质企业新生态。民营企业数量从30.4万户提升至188.4万户,增长5.2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6%提高至60.8%。

同时,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专精特新”发展意见、第一个修订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第一个出台国家级“小巨人”奖补政策,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18户,以占规上中小工业企业17.7%的数量,贡献了28%的营收和利润;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80户、居全国第6位。

8项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我省发挥企业家主帅、企业主体、政府主责作用,坚持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创建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量占全国1/10、居全国第3,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8家,上线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科创板块”,入驻服务商2.7万余家,服务企业5.8万余家,发布科技成果和需求5.2万余条。2022年共有12项“安徽精品”参与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同时,开展产学研用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首批76项“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已完成近1/3、其中8项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累计建设5G基站7万余个

十年来,我省聚焦“工业互联、智改数转”,持续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设立10亿元资金、200亿元基金,省内重点培育平台130家,其中工信部试点示范30个,位居全国前列。

累计建设5G基站7万余个,实现5G网络地市主城区全覆盖。工信部对我省创新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大力开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改造,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6.2%。扎实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累计推广工业机器人近3.8万台,建成省级智能工厂175个、数字化车间869个,减人、节能、降本、增效十分显著。

认定“安徽工业精品”838个

继往开来,我省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共认定省级新产品3591个、“安徽工业精品”838个。十年来,我省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