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活动告一段落。近日,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11月1日到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47.76亿件,同比增长超过两成。其中,11月11日当日处理快件6.96亿件,再创历史新高。 但是,“双十一”过后,快递垃圾的清理处置总是令人头疼。(11月17日《解放日报》)
11月1日起,《邮件快件限制过度包装要求》正式实施。作为推荐性邮政行业标准,首次对邮件快件限制过度包装的具体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在此政策之下,多家电商、物流企业纷纷跟进,采取各项措施让快递包裹实行“变绿”“瘦身”,并且收到明显成效,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信号,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就庞大的网络销售大军而言,这些跟进的企业仍然显得“形单影只”,采取的“变绿”“瘦身”措施也相对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表示并没有收到“绿色快递”,那些“臃肿不堪”的快递包裹还是“涛声依旧”。在此语境下,要实现“绿色快递”的理想目标还真是任重道远。
事实上,让快递包装“瘦身”“变绿”,需要全社会树立“红线意识”,需要强有力的法规“保驾护航”,需要有关职能部门敢于“亮剑”。
首先是需要尽快完善快递包装的行业标准。快递过度包装问题一方面是缺乏相关限制措施,另一方面是寄件人考虑到快递运输过程中的“野蛮”操作。基于此,完善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修订《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就十分必要,通过完善覆盖设计、材料、生产、使用、评价、回收利用、处置等全周期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为快递包装绿色化操作提供规范化指引和依据。
快递包装“瘦身”“变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卖家、买家、快递、监管部门等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出手”,从源头到终端全过程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