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但并非痛风的同义词。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等,若未经正规治疗,通常会演变成痛风性肾病。
误区2:限制高嘌呤饮食就足够了
研究发现,即使严格限制饮食,食用嘌呤含量极低的食物,血尿酸浓度的下降也很有限;但是,若饮食毫无节制,可使血尿酸浓度迅速升高到随时可能发作的状态。从另一角度看,痛风患者常同时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或糖尿病,这些疾病本来就需要限制饮食,故饮食控制是必须的。
误区3:患上痛风源于饮食不当
痛风的发病因素众多,包括:在痛风患者中,男性多为40~60岁,高脂饮食与酒类消耗量大者;女性则大多处于绝经后,特别是有高血压而服用利尿剂者;肥胖且合并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高血压;服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低剂量阿司匹林等;有痛风家族史,或家族亲属中有尿路结石病史者。
误区4:痛风发作的部位仅限于关节
痛风发作是尿酸变成尿酸钠结晶,炎症产生之后发生的,因此容易发生结晶的地方都可以发生痛风。结晶按顺序易发生在酸性强、经常运动和承重部位、温度低的部位。故结晶易发生的部位是关节、耳廓、肾脏、尿路等,并非只有关节处。
误区5:尿酸稳定后就可以停止治疗
部分患者尿酸稳定后就放弃了药物治疗,不久之后尿酸又再次升高。正确的治疗是在尿酸下降到目标值之后,遵医嘱慢慢减少药量。但在这之前必须坚持规律服药。 ■ 据《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