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中医预防
保持乐观、平衡膳食、预防感冒
3上一篇 2021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秋分过后养生保健应该怎么做?
保持乐观、平衡膳食、预防感冒

■ 蔡富根/整理
 

秋分之后,气候逐渐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有时气温仍较高。中医认为,热能伤津、伤气,燥胜则消耗津液。秋分过后养生保健应该怎么做?需要预防哪些疾病呢?本期健康问诊集纳了专家的意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侯茜等专家提醒您,秋分过后养生保健应做好适当进补、平衡膳食、预防秋燥三方面。

日常饮食以清淡为宜,忌油腻

秋已过半,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人们选择食物的范围扩大了。这时,在膳食调配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平衡膳食,可以根据秋天季节的特点来适当进补,为过冬做准备。而秋季进补则应遵循“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原则,可以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鸭肉、猪肉、鳖肉、乌骨鸡、鱼、禽蛋、奶制品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还能增强抗病能力。而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可以常服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百合等。

除此以外,秋季的饮食还应当注意“少辛多酸”,少吃辛辣发散之品,如辣椒、生姜、肉桂、花椒等。同时也要少吃煎炸烧烤等肥甘厚腻之品,这些食物易生湿热,损伤脾胃,加重秋燥。相反,可以多吃葡萄、石榴、柚子、山楂等酸性食物。

在饮食调养上祖传中医也是以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防止阴阳失调。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老年人应尽量少食太热进补之品,以防上火;发育中的儿童,如没有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

保持乐观情绪,注重身心健康

秋燥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皮肤以及肠道等三个部位。呼吸系统的秋燥症状主要表现为口鼻干燥、咽部干燥等。皮肤的秋燥症状表现为皮肤的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干裂、皮屑脱落等,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就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而肠道干燥则是表现为肠道津液不足,容易出现大便干结难解、便秘、腹胀等情况。

秋分由于日照逐渐减少,人的情绪往往受到影响,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因此最关键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空闲时间可以和家人朋友出门走走,逛街、吃饭、爬山、旅游都可以缓解消极情绪。体质调养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登高观景的习俗,登高望远,使人心旷神怡。一切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失,这是养生中“养”的手法之一,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良药。

秋高气爽,胃口大开,一不留神吃多了,再加上秋燥,更容易便秘。晚上睡前或清晨起床时按摩肚腩,是个简易的促便方法。方法一:先仰卧,搓热手掌心,两掌心在右腹下部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30圈;方法二:摩擦腰下的尾骨也有通便或防治痔疮的作用。

早晚气温骤降,及时添衣防感冒

专家提醒,秋分时节,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公众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并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要依个人身体状况,开始耐寒锻炼,宜早睡早起,多选慢跑、瑜伽、太极等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以提升阳气,抵御病邪。

秋季的气候忽冷忽热,有时又秋雨连绵,人们稍不注意就会伤风感冒或旧病复发。因此,侯茜主治医师给大家推荐了2款中医药膳,来帮助大家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玉屏风散

出自《丹溪心法》,采用黄芪10克、白术20克、防风10克一起煎水代茶饮,或服用玉屏风颗粒一天2~3次。对于基础病多、体质较差、易感冒及气虚出汗的人群来说,如出现疲劳乏力、怕吹风、易出汗等症状,在秋季坚持服用玉屏风散,可以起到补气固表止汗、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增液汤

出自《温病条辨》,采用玄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一起煎水代茶饮,能润一身之燥,适合阴虚体质患者,如糖尿病出现口干口渴、复发性口腔溃疡、习惯性便秘、慢性咽炎等情况服用,在秋季可常饮用。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