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庐江样板 争做长三角高质量“上进生”
省人社厅: 2.5天弹性休息制度全面落实存在困难
3上一篇 2021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省人社厅: 2.5天弹性休息制度全面落实存在困难

■记者 祝亮
 

日前,记者从省人社厅官网了解到,省人社厅近期针对省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2.5天弹性休息制度的提案》《实施大学生留皖工程,留住大学生留住未来的提案》 等进行答复。答复中,明确表示进一步缩短工时标准尚不具备现实基础,不宜广泛推行。 

缩短工时标准尚不具备现实基础 不宜广泛推行

省人社厅答复省政协委员毕普民《关于进一步落实2.5天弹性休息制度的提案》称,2.5天弹性休息制度作为一项鼓励性政策安排,在当前时期全面落实存在一定困难。

省人社厅在答复中表示,2020年4月份,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促进劳动节等假日旅游消费的通知》,提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周末2.5天弹性休息制度,以促进文旅消费。该项鼓励休假的政策,在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对我省的文旅产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2.5天弹性休息制度作为一项鼓励性政策,既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工作实际,又要做好职工假期的统筹调整、科学调剂、灵活安排。实践中,部分实施了2.5天弹性休假的企业,会在职工年休假中予以冲抵。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现行休息休假法律法规,2.5天弹性休息制度作为一项鼓励性政策安排,在当前时期全面落实存在一定困难。

一是我国的工时制度和标准是综合考虑我国人口、就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的,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身体健康权、休息权与就业权之间的平衡。该标准符合国际劳工组织相关要求,与多数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时水平基本一致,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劳动标准。

二是我国劳动者每年可依法享受11天法定节假日和最长15天的带薪年休假,加上每周2天休息日,每年固定的休息休假在120~130天,约占全年时间1/3。现行休息休假制度,已为职工探亲访友、消费休闲等创造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三是实行2.5天弹性休假,将会缩短我国的法定工作时间标准,这需要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基础,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缩短工时会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带来较高的用人成本和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四是近年的相关调查显示,能够严格执行目前工时标准的企业比例不高,加班情况较多。进一步缩短工时标准尚不具备现实基础,不宜广泛推行。同时,如果通过行政方式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推行2.5天假期,可能会造成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不平衡,被社会误解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特有福利,社会影响也不好。

安徽省人社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开展监督检查,保障广大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同时,鼓励用人单位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自主实施2.5天弹性休息制度。

提高在皖大学生婚姻匹配成功率

省人社厅近期答复省政协委员李玉云《实施大学生留皖工程,留住大学生留住未来的提案》称,下一步,将实施在皖大学生婚姻帮扶工程,办好网络公益相亲活动,对各级妇联和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加强指导,为在皖大学生提供互动交流机会,提高婚姻匹配成功率。

省人社厅在答复中表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近年来,安徽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着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为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实用型的大学毕业生在皖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经会同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税务局、省妇联等单位研究,省人社厅答复称:

一是深入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留皖就业创业,精心组织“周三招工”“周六招才”的“2+N”招聘活动,常态化、不断线为留皖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二是继续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对标长三角地区先进做法,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引进人才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宣传引导,鼓励事业单位创新方式方法,采取更加灵活有效方式积极引进人才;继续加强服务指导,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搭建信息发布、笔试考试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引才工作质量。

三是完善落实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深入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落实相关补贴补助政策,支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

四是持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行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新就业无房职工等新市民住房保障力度,鼓励其通过市场租房政府予以差别化的租赁补贴,多渠道解决其阶段性住房需求。

五是实施在皖大学生婚姻帮扶工程,办好网络公益相亲活动,对各级妇联和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加强指导,为在皖大学生提供互动交流机会,提高婚姻匹配成功率。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0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13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5223769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5223771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