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不“消失”,好评不“诱导”
电瓶车自燃敲响产品安全警钟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对游客的“天价藏药”只有退款还不够
买菜频率也会影响饮食质量
下一篇4 2021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差评不“消失”,好评不“诱导”

■ 王军荣
越揩越丑 王恒/漫画
 

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和线上消费时,除了商家提供的描述和展示图片,参考的另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尤其是差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购物平台不再设置“好评”“中评”“差评”的直观分类,而是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评价。还有部分平台商家以返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删除差评或直接给予好评。(7月19日《工人日报》)

网购时,要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无论“好评”还是“差评”都会看,当然,对于“差评”多的商家,往往是敬而远之,因此,商家是希望多出现“好评”,少出现或是不出现“差评”。本来,“好评”和“差评”是消费者在使用商品之后给出的“真实评价”,其作用是“参考”,但现实中,商家为了自己的生意,却要千方百计让“差评”消失,并且诱导出更多的“好评”,从而给消费者营造出“质量好”的购物氛围,给自己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这种“误导”却会害惨消费者。虚假的评价应该消失。

商家赢得消费者的心,想要更兴旺的生意,本该是靠质量说话,靠价格说话,靠服务说话,而不是利用制造出来的虚假“好评”误导消费者。可一些心术不正的商家不去追求产品质量,而是通过虚假的“好评”达到生意兴隆的目的。归纳起来,商家一方面是尽量删除或隐藏“差评”。消费者给出了“差评”,但却无法显示,或是打电话,通过威胁、诱导等方式让消费者删除“差评”;另一方面是多出“好评”。一些消费者为了蝇头小利违心给出“好评”,一些消费者将“好评”当作礼品奉送给商家。根据电商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九条规定,网络平台或者商家有义务为消费者建立健全相应的信用评级制度,为消费者提供评价商品或者服务的途径,并且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评价。

最好的商品评价应该是:差评不“消失”,好评不“诱导”。这才是真实的商品评价。

商品评价应该是真实的,是诚信的,是不被任何利益所左右的。如此,“好评”和“差评”才是有生命力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