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杭州玉皇山路电瓶车自燃事件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父女俩严重烧伤仍未脱离生命危险。据《杭州日报》报道,医院方面已经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家里人都是彻夜未眠。杭州市共有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2000多家,电动自行车行业商会已经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经营户开展自检自查。(7月19日正观新闻)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电动自行车火灾;致人伤亡的案例中,90%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等公共场所。电动车火灾频发,让人们把更多目光集中在了电动车安全使用上,比如禁止电动车进电梯、上楼房、停楼道,实行集中停放、集中充电等等。很明显,这些都是着眼于防控电动车自燃成灾成害,之于电动车安全而言,其实是治标不治本。
比如,杭州的这起自燃事件便是典型。被烧伤的父女,肇事的电瓶车在正常使用的途中突然发生自燃,报道也显示,自燃的电瓶车购自正规的车行,新电瓶也是在这家车行更换的,这些足以证明电瓶车本身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缺乏应有的安全可靠性。反观每一起电动车火灾酿成的严重事故,不管发生在哪里,一个重要的共同点:自燃。
事实上,动力电池容易发热自燃,是其应用的致命缺陷。对动力电池汽车自燃人们很关注,但对电瓶车自燃似乎要弱很多。其实在应用上,汽车对动力电池安全要求,电路安全设计与防护要远高于电动自行车。反而,电动自行车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沿袭着“廉价”的策略,正是因为便宜,让电动车加速普及,也因为便宜,很大程度上牺牲了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也增加了产品本身的安全隐患。
电瓶车自燃敲响产品安全警钟,电动自行车安全的源头治理不容忽视。首先,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技术标准;其次,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技术强制标准;第三,破除行业“唯低价”竞争,治理行业“散滥”;第四,完善电动自行车安全质量事故责任调查与追究机制,倒逼各个环节注重安全品质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