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文创雪糕成为景区文创新宠,随着夏季到来,各地文创雪糕纷纷“出圈”,引来打卡热潮。相比市面上的普通雪糕,文创雪糕的价格不算低,在口感和品质上却良莠不齐。文创雪糕要长久发展,需要“忠于品质”。有些景区盲目跟风并不可取,景区需要立足实际,增强文创产品的文化性和创意性。(6月27日《工人日报》)
随着国内旅游产业规模扩大,景区文创产品在种类和数量上大幅增加。文创产品虽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吸引受众关注和购买的却不多,文创雪糕可算是近年来较为成功的文创产品之一。一些文创雪糕能做到“因景而异”,有的还加入特色创意。但也有景区只是简单照搬,不适合被做成雪糕的景点也盲目跟风,缺乏创意。文创雪糕之风刮到今天,并没有停息的迹象,但雪糕之后是什么、如何实现文创产品持续创新,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一些文创雪糕简单照搬、盲目跟风、缺乏创意,只露出了景区急功近利的冰山一角。此前有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如一块绣了几朵花的手帕,先后被标榜成了“湘绣”“苏绣”“蜀绣”“赣绣”……一把普通的木梳,被“少林弟子”梳遍大江南北;本应是少林寺景区研发的文创产品,结果不约而同地变成了“义乌制造”。
文创产品千篇一律,首先源于一些景区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营运模式的创新和旅游衍生产品的打造。同时,文创产品普遍存在雷同化现象,从小处讲,是一种文化懒惰行为;从大处讲,对文化创意缺少应有的尊崇,对知识产权缺乏应有的敬畏。特别是,文创产品千篇一律,对于景区来说,是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一种欺骗。文创雪糕简单照搬、盲目跟风、缺乏创意等,便是典型例证。换言之,文创雪糕无创意,缘于景区文化无创新。
因此,当今的景区建设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历史文化积淀和历史文脉延续的过程,是景区多元文化互动交融、文化内涵和形式不断创新的过程。具体到文创雪糕,应该有文化基因,重视责任,同时持续谋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