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幼年时,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个循循善诱的男人形象。那时他虽只是厂子里的技术工人,却实实在在是家里的顶梁柱,大事小事都是父亲斡旋。我天性胆小,凌晨,父亲送母亲上班我不敢一人在家,赤脚在马路牙上追着父亲的自行车边哭边跑,被晨练的人拦下把我送回了家。本以为会遭到一通说教,然而父亲只是帮我擦了擦双脚,问:“扎破脚了吗?”我回答:“没有”。他淡淡的一笑:“还小,长大就勇敢了”,说完便转身做自己的活去了。那时虽然还懵懂,却已眼眶湿润,不懂这种冲动从何而来。但父亲那句“长大就勇敢了”所赐予我的力量懂事后体会起来依然是异常强大的。
我少年时,父亲在我印象中是个担当果敢的男人形象。改制后,他离开集体单位,自谋职业。他满心焦虑,可嘴上还是说我们赶上好时代啦。我理解这是他在聊以自慰。理想归理想,现实是现实,辗转于各类大小企业,他却一直未获得归属感。那时我刚上大学,不经意听见他与母亲的谈话,内容大致是单位要求他去外地开拓市场,母亲认为虽然我上大学花销大但还是希望父亲量力而行。父亲又是那淡淡的笑说:“卖东西谁不会呢”。我明白父亲这话既是想给母亲信心,也是在给自己减压。生活中哪来这么多轻装上阵,只是有人在背后替你负重前行罢了,很显然这次负重的是父亲,洒脱前行的是我。
我青年时,父亲在我印象中是个刚毅要强的男人形象。爷爷去世后,他选择与奶奶同住,在尽孝这件事上他已经做的不错,但过于要强的性格和管不住的嘴把功劳抹灭了大半。末了,奶奶病危,表示不想要护工护理,只要父亲陪伴,姑姑却劝说父亲还是请人陪夜,父亲略思片刻表示说不定这是老人家最后的日子,还是自己来陪伴。他淡淡地笑对着床上的奶奶说:“妈,我陪你”。奶奶虽已显弥留之态,但我相信这句话她听的明明白白。奶奶过世后,我问父亲难过吗?父亲点点头。我又追问那为何您不流泪,父亲说:“眼泪是给活着的人看的,她老人家并不知道,生前陪伴远比现在的眼泪更有价值”。我也终于明白为啥奶奶弥留之际只要父亲陪伴,而父亲也是在用他觉得最温情的方式去兑现对老人的爱。
我中青年时,父亲在我印象中是个暴躁、固执的男人形象。三十岁后我迟迟未能成家,因在这方面观点对立,我基本选择回避他。半月前,父亲约我对话,我心情不错,便打开了话匣。他说:“孩子,你为何不愿再去接受一段感情?”我回答:“总是遇到不能在一起的人,相识相知,到头一场空,我是真经历不起了,心怀这事夜夜梦如现实,无法入睡”,说着情到深处,我眼泪喷涌而出。父亲没有用以往标准化的微笑安慰我,而是迅速起身径直走向卫生间,接着传来的是阵阵抽泣声,那声音持续了好久,让人万箭穿心。那刻我也顿悟到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他就是我的爸爸,是个也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是个惜子如命的老人。
这是我三十六年来第一次见到父亲流泪,那天之后,父亲再也没有问过我关于成家的事,他只是邀我打球、游泳,相互参与到彼此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