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裙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江南农村普遍盛行,成为年轻女子的一种传统装饰。那时新娘出嫁要是戴着围裙链,也不知道会引来多少路人的啧啧赞叹。围裙链仿佛就是一个家庭贫富的象征。
听母亲说围裙链是纯银打造的,用了两块“袁大头”。那时外祖父家境富裕,长期的渔业劳作,积累了较为殷实的财产,住着青砖小瓦的两层楼房。而我的祖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三间茅草棚撑起一个家,相比之下捉襟见肘。但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段不计贫富的爱情就这样产生了。
一环扣一环的链子,两端各有一个弥勒佛和如意花篮,细细长长的钩子向内,绕着脖子钩起围裙的两只角,精细灵巧的设计饱含浓郁的民间文化特征和传统美学理念。一条普通的围裙,因为有了这根银链子倍显华丽。想当年母亲穿着新婚靓服,戴着围裙链走在通往新生活的路上,肯定是风情无限。
母亲只在出嫁时戴过,自从甘为人妻后,就只系围裙不戴链子了。平时锁在箱子里,纯洁的白银被时光镀上一层浅灰色,但精美的工艺依旧保存完好。
围裙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把收获的棉花去籽,坐在家里那台古老的纺车前,用传统的工艺和手法,将棉絮一点点地纺成棉纱,再将棉纱纺成粗线,穿梭引线,织布成裙。走家串户的货郎担里什么都有,买点染料,水煮上色。土布围裙虽不柔软不细腻,但平凡的生活不讲究美观,需要的是朴实耐用。
在我的记忆里,每天早晨一起床,母亲就把沾满乡野时蔬的土布围裙穿在身上,扫地抺桌、喂猪养鸡、洗衣烧饭,承揽着所有的家务。夜深人静时,全家老小洗漱睡去,母亲才能解下围裙,结束一天的忙碌。
生活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贫困交加的家庭,更让人操碎了心。母亲的精明之处就是把贫穷的日子料理得有条不紊。在一季丰收后,宽打窄用,把充盈的粮食节省下来,少吃干饭多吃稀的。到了春季粮食接济不上时,变三顿为两顿,把地里的野菜残叶收集起来,烀熟充饥。母亲靠着一把米、一篮菜,想方设法填饱全家人的肚子,熬过焦炙难捱的时光,终于迎来幸福小康的生活。
围裙是母亲人生舞台上的一束盛装,即便到了耄耋之年,只要襜褕在身,母亲就倍感精神矍铄。虽然围裙只是篱壁间物,但在我的心中却像一面旗帜,给予我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心理安慰。
当母亲把珍藏在箱底多年的围裙链交给我的时候,我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不是因为它的价值,而是在于它的内涵。我双手接过围裙链,告诉母亲一定要好好珍藏,让这条带着乡村泥土气息的围裙链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如今,陪伴母亲多年的土布围裙,已化为灰烬,只留下这条围裙链,虽不是珍宝,但我视为珍宝;虽不是古董,但我看作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