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疫情过后,热干面大热,被公认为武汉标志性美食。有人不解,为什么武昌鱼没能担此重任?按说武昌鱼名称里含有地名,且历史更为悠久,档次也比热干面高不少。
好在如今有万能的搜索引擎,一搜就会发现“武昌鱼是武汉特产吗?”被一些网站作为冷知识问题,答案一般都是“武昌鱼属于鄂州特产”。公元221年,东吴孙权将鄂县改名为“武昌”,鄂县就是现在的鄂州。而现在的武汉,那时叫“夏口”。相传“武昌鱼”这个名字,也是孙权起的。
国人都有很浓的家乡情结,有一些武汉网友在网上“辟谣”,他们认为武昌鱼就是武汉特产,论据是武汉曾有一些以烧武昌鱼出名的餐馆。而且盛产武昌鱼的梁子湖,湖面有一部分属于武汉市江夏区。虽然武昌鱼在1800年前被孙权命名,不过直到1955年,才在学术上被确定为一个物种。那年,鱼类生态学家易伯鲁发表一篇论文《关于鲂鱼种类的新资料》,将这种鱼定名为“团头鲂”。
任何传统美食,都会有许多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往往与名人有关。相传有一次王安石请苏东坡去做客,让他顺便带几条鳊鱼去。苏东坡便买了几条,清蒸之后,王安石用筷子依次夹起这几条鱼的鱼刺,一一扔进一钵清水中。前几根没有什么异样,最后一根鱼刺一扔进去,水里马上冒出一个油花。王安石说“这条才是武昌鱼”。
如今人们印象中,苏东坡是美食家。而王安石是工作狂,吃饭只是为了果腹。想必古时候底层文人对于历史了解有限,所以创作传说时,人物设定搞颠倒了。另外,渲染武昌鱼油脂丰厚,反映出这个传说诞生的年代,物质生活比较贫瘠。要在如今这样宣传,会吓跑一些减肥男女。实际上武昌鱼的脂肪含量较低,约占体重的1%~3%。鱼肉脂肪酸中约75%为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一定量的ω-3脂肪酸,有益于身体健康。另外在中医看来,武昌鱼性温,味甘;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对于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但凡知名美食,如果有历代文人诗句吟诵过它,对于其名气颇有加持作用。历史上曾有不少吟诵武昌鱼的诗句,但都没有成为名句,所幸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写了《水调歌头·游泳》,其中有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可谓脍炙人口。至今武汉超市里作为特产的武昌鱼,包装袋上常常印着这句诗。
虽然武昌鱼历史悠久,知名度很高,然而近年来许多外地朋友来武汉。首先会去尝尝热干面,走的时候会带点鸭脖子。超市里包装精美的武昌鱼,却往往不是首选。可见凡事都得与时俱进,武昌鱼的做法亟待创新,以适应新一代人的口味。另外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其实作为“冷知识”,产地之争就很能吸引关注度。
酒好也怕巷子深,武昌鱼要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