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年的到来,一些抽奖活动的确让辛劳了一年的人们体验了一把“小幸运”。然而,套路满满的“抽奖”也不少见,尤其是网络抽奖借着年关甚嚣尘上。半年免费骑行卡、百元名师课、千元代金券、600万元保险额度……在网络平台上,各种抽奖小程序和抽奖页面随处可见,“幸运女神”时常降临,大额优惠券更是“百发百中”。(1月5日《北京晚报》)
诚如媒体报道的现象,好运爆棚的背后,实际上暗藏商家的营销套路甚至陷阱。只要冲动点了“接受”就会发现:免费骑行卡是押金换来的,报名免费名师课却被电话推销骚扰,用千元代金券低价买进的竟是残次商品,点进巨额保单却被强制投了保……正所谓,“中奖”不成反“中招”。
面对“中奖”变“中招”现象,个人增强防范意识是首要的。可以说,一些人之所以会上当受骗,并不见得是骗术或套路有多高明,很可能是因为受害者的贪欲所致。于此,面对天上掉下的“馅饼”,须理智、警惕,切莫“中招”。
对“中奖”套路应加大规制力度。据悉,一些网络抽奖套路深且不易被发现,目前立案查处的抽奖案件很少。而且不少人因为受骗数额不大,维权麻烦,便自认倒霉,这也就无形中纵容了网络抽奖乱象滋生。所以,一方面受害者当积极维权,甚至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发力,对此类行为强化规制,以净化网络经营环境。
同时,平台和商家也应加强自律。应该认识到,靠“中奖”忽悠套路消费者,终归是不诚信的表现。尤其是,即便抽奖已成商家进行销售推广的常用方式,但也应该依法且诚信。比如,有些商家直接选择在大平台上投放广告,而广告内容实际上就是抽奖页面,这显然是对消费者的愚弄,这不值得称道,更只会丑化商家形象。
当然,“中奖”套路的出现,也反映出电子商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故此,市场监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等,也应积极作为,让不法经营行为得到彻底治理,进而实现“中奖”无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