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中奖”变“中招”
别只是“带着口罩”却不“戴上口罩”
实现平台经济更加规范 更有活力更高质量发展
手机不消毒,可能招来感冒
让占用公共资源的“僵尸车”付出代价
下一篇4 2021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谨防“中奖”变“中招”

■ 杨玉龙
中大奖 王恒/漫画
 

随着新年的到来,一些抽奖活动的确让辛劳了一年的人们体验了一把“小幸运”。然而,套路满满的“抽奖”也不少见,尤其是网络抽奖借着年关甚嚣尘上。半年免费骑行卡、百元名师课、千元代金券、600万元保险额度……在网络平台上,各种抽奖小程序和抽奖页面随处可见,“幸运女神”时常降临,大额优惠券更是“百发百中”。(1月5日《北京晚报》)

诚如媒体报道的现象,好运爆棚的背后,实际上暗藏商家的营销套路甚至陷阱。只要冲动点了“接受”就会发现:免费骑行卡是押金换来的,报名免费名师课却被电话推销骚扰,用千元代金券低价买进的竟是残次商品,点进巨额保单却被强制投了保……正所谓,“中奖”不成反“中招”。

面对“中奖”变“中招”现象,个人增强防范意识是首要的。可以说,一些人之所以会上当受骗,并不见得是骗术或套路有多高明,很可能是因为受害者的贪欲所致。于此,面对天上掉下的“馅饼”,须理智、警惕,切莫“中招”。

对“中奖”套路应加大规制力度。据悉,一些网络抽奖套路深且不易被发现,目前立案查处的抽奖案件很少。而且不少人因为受骗数额不大,维权麻烦,便自认倒霉,这也就无形中纵容了网络抽奖乱象滋生。所以,一方面受害者当积极维权,甚至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发力,对此类行为强化规制,以净化网络经营环境。

同时,平台和商家也应加强自律。应该认识到,靠“中奖”忽悠套路消费者,终归是不诚信的表现。尤其是,即便抽奖已成商家进行销售推广的常用方式,但也应该依法且诚信。比如,有些商家直接选择在大平台上投放广告,而广告内容实际上就是抽奖页面,这显然是对消费者的愚弄,这不值得称道,更只会丑化商家形象。

当然,“中奖”套路的出现,也反映出电子商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故此,市场监管部门、网络监管部门等,也应积极作为,让不法经营行为得到彻底治理,进而实现“中奖”无套路。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