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监督组办公室主任肖飒通报了元旦期间该市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部分市场、商超、“七小门店”等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有的测温验码执行不严格,有的落实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不规范,有的工作人员“带着口罩”却不“戴上口罩”。(1月6日《北京日报》)
“戴口罩”变成“带口罩”,并不是北京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成为了很多地方的一个现象。“戴口罩”变“带口罩”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一些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在“带口罩”。按照有关规定,凡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比如超市,比如商场,比如小门店,比如经营“进口食品”的人,都需要“戴上口罩”,而这些群体有了侥幸心理,只是“带着口罩”,“带着口罩”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检查的来了,就把“带着口罩”变成“戴上口罩”,检查人员一走,就把“戴上口罩”变成“带着口罩”,将口罩取下来放在口袋里。
其二,是出入公共场所的市民在“带口罩”。按照规定,即便是疫情得到控制的时候,出入超市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时候,也必须“戴上口罩”,因此,只有“戴上口罩”才能进入这些区域。而一些市民则用“带着口罩”应对“戴上口罩”的规定,进入大门的时候,“亮一亮口罩”也就进去了,负责监督的工作人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疫情是复杂的,需要知道的是,进入岁首年末的时候,人员流动开始稠密,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考验。这个时候,需要全体公众继续养成“出门戴口罩”的习惯,这是为疫情防控贡献个人力量,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好!
别用“带着口罩”糊弄“戴上口罩”,糊弄的是别人更是自己。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市井百姓,都要把“带口罩”变成“戴口罩”。重点场所管理必须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别只是“带着口罩”却不“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