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调查时,检查组问村民“每周能吃几次肉”,回答“一周一次”不合格,必须回答“想吃就吃”才算通过……不少基层单位迎检时会碰到一些教条主义的考核方式和检查细则,为此要费尽心思琢磨上级心目中的“标准答案”。(11月18日人民网)
上级的检查考核是必要的监督手段,但如果检查考核的形式过于机械,套用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会导致基层干部的精力用错了地方,也让考核检查严重变味走板,背离初衷。刻画“标准答案”的歪风当刹。基层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如果硬要用一个“标准答案”去检查考核所有的基层农村,不顾具体条件的生搬硬套,不合常理、不接地气的检查考核会让基层无所适从,只要对照上级部门的“标准答案”,检查就能“拿高分”,这不仅滋生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影响政府公信力,还助长了基层单位的歪风邪气,给基层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追求“标准答案”的迎检教条主义害人不浅。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监督执纪工作力度,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对检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等问题严肃查处、严格问责,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予以曝光,倒逼各级党员干部切实把精力集中到抓落实、干实事、求实效上,坚决刹住形式主义的歪风。
让考核指挥棒更加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上级部门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多到基层走一走,多渠道倾听基层声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考核办法,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在检查考核中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点机械教条,加强常态化了解,避免考核结果以偏概全、脱离实际,也避免基层临时抱佛脚,做表面文章。党员干部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真落实”上下功夫,搞调研、办实事、解难题,用自己的真抓实干获得百姓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