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愈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就愈有独创性,愈把它当成别人的事情,就愈缺少独创性。
《子在川上悦》重点记叙的是一种河流文化。也想显示我属意的一种生活方式。
有所得就会有所失,有所取就得有所弃,做人和做事,莫不如此。但虽然有所侧重,其实所谓的生活方式和河流文化,都是相互交错、融合的。
为写这本书,我重新进行了原野行走。虽然对江淮、黄淮地区的许多地区我已十分熟悉,但我还是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数进大别山,重温徽州地,神游黄河滩,再行古淮口。
浍河水结香涧湖上新建了一座跨湖大桥,远乡偏地,深秋冷雨中崭新宏伟的大桥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小堆一小堆村人在桥面上晒水稻遗弃的稻草。这时却从桥外村庄一处普通的农舍中跑上来两位故意不打雨伞的年轻女孩,她们虽然肤色略黑,但却个子高挑,面容俊俏,年轻无忌,边在雨中快意地跑向新桥的最高处,边开心地向车里的我挥手。在城市中这样自信明丽的女孩并不鲜见,这样的情形也常会出现,但这是在交通闭塞惯了的远乡僻地呀!
还有一次,我把车停在路边,下车走进一片青葱欲滴的茼蒿地,弯下身去观察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这时附近一户农家里的一位中年男子立刻快步走过来和我说话,当我说我只是想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植物时,我感觉他微微有些失望,可能他此前以为我是一个来收购这种蔬菜的客商了。
我们都有权力追求我们认为美好的生活,而不应该在乎别人怎样看我们、说我们、要求我们。
我们只有走动起来,才能得见我们想象不到的那些生动场面。或者,我们的精神只有走动起来,才能闪现我们懒惰时无法显现的精彩。
我们还要从内心深处平等、和善地对待所有的人、事、物,我们才会更有气质,更有教养,更能影响他人,更能接近我们自己的优质的生活。
这本书,《子在川上悦》,虽然打算通过一系列文字和画面,展示一条河流从源头经上中下游到入海口的地理和人文面貌与特征,但它暗含的,其实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即,我们可以在任意一条河流边,获得我们行走和感觉的满足。
这就是我提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