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又值中秋,皎洁的明月,在瑟瑟长风中向大地洒下银晖,给大地笼罩上一层轻绡的薄纱,朦胧中透出几分神秘。月华泻入庭院,照在幽幽曲径,照着扶疏竹木,伴着秋虫寒鸣。
茶几上,摆放着蛇果、红提、猕猴桃,还有包装精美的中秋月饼;电视里播放着中秋晚会,一切都在传递着中秋佳节的讯息。然而,此刻的我,心境仿佛是受了季节的诱引,完全没有过节的欢愉,却平生出一股苍凉与凄惶。我在单位值班,妻子回了娘家,女儿女婿在另一个城市,父亲在老家随哥哥生活,母亲多年前便去了遥远的天国……这个中秋,对我来说,只能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绪,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那曾经的岁月。记得儿时过中秋,母亲头一天便借来月饼模子,用青红丝、花生仁拌着红糖做馅,烤出香喷喷的月饼。我和哥哥姐姐们,一个个馋得直流口水,却不让吃。盼到十五的晚上,父亲从院子里的树上摘下几个鸭梨,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木桌旁,先拜月许愿,再边吃月饼边赏月。月饼要按人头切成块来吃,母亲说这才叫团团圆圆;鸭梨则一人一个整着吃,父亲说这叫永不分梨(离)。然而,我们一天天长大,姐姐们出嫁了,最小的我也远离家乡,到了千里之外的城市。从我18岁参军离开家乡,全家就没再过过一个团圆的中秋。
按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父母在哪,家和根就在哪。每逢重大节日,哪怕山高路远,任凭奔途曲折,也一定要回家,就为那阖家的团聚。远离故土的游子,会把乡愁装进信封,把思念打成包裹,浓浓亲情,丝丝心意,交与邮差传递。可30多年,我几乎没回老家过过中秋。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军人的特殊职业,决定了这样的假期,我必须在岗位上坚守,如此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团聚。别说是老家,就连和妻子,也多半是女郎织女……
昏暗的路灯下,只有稀疏的路人,想必人们都在和亲人团聚吧?我斟满一杯葡萄酒,默默地对家人,对天下所有的华夏儿女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