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豆腐的家常
生命之湖
书香里的“一叶”秋天
竹木的风骨
3上一篇 2020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竹木的风骨

□ 池州 石泽丰
 

准确地说,这是我第二次来花亭湖。第一次来,我只在湖边的凤凰山脚下远眺过湖面,没能上得山去。凤凰山上有寺,名曰西风禅寺,相传,西风禅寺因内有西风洞而得名,为唐朝的古刹,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道场,由法智禅师开山创寺,千百年来,灯传不绝。这次,我一定要上山去看看,不为礼佛,只为风景。我始终认为,人们对宗教的信仰,祈求菩萨的保佑,无非就是希望心中向往的事情早日实现。

上得山来,寺庙庄严,竹木林立。我与老查、老纪、老施一行登石级,折小径,一路看青松翠竹。这些竹子和树木,如自生自灭的佛,从石缝里长出,盘根错节,枝叶繁茂,须仰视才能看到顶梢。行走于此,像入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之境。我是喜欢这样的环境的,仰头,细细一看,树梢和竹梢随风而动,风来摇摆,风休则静。由此,我想到“随缘”一词,不刻意,不强求,不正是禅之意吗?山石虽坚,但竹木可适缝生长,衬着寺,教人以智慧,这也许是千百年来,寺庙之所以多依山而建,需兴竹木之林的缘故吧。

寺因僧侣而显神灵,僧侣因修行而受人尊敬。修行在山水间,就是悟山水之道。我想,西风禅寺也不例外,西风禅寺的僧侣也是如此。我边打量边思索,这些风餐露宿的竹木,活得十二分自在,把清贫作为一种美德和境界,作为自己从生到死的圆满通道,不需要额外的雨露,不需要刻意的养料,有土就好,随遇而安。许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求佛,佛背靠青山,不语,目光越过中门,直视眼前的竹木。

竹木的心,佛能读懂,竹木把自己与生俱来的个性摆在山间,从来不需要巧言令色和语言的装饰,长成自己的模样,哪怕是死,也要站着死,不被环境左右。这就是一种刚正的气概,一种哲人的箴言,以身示范,不多言,不多语,缄默成风景。许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就是缺乏向竹木叩问的悟心,看重的是花花世界,在乎的是七情六欲,歌自己的功,颂自己的德。

上次听一位朋友说,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辛勤付出,成绩得到了外界的认同,却没有得到自家单位领导的赏识,近期单位所提拔的,不乏有那些善于献媚的人。我说,你不防到山间去走走,看看那些竹木,一辈子不挪窝,无欲,活出了一种境界。朋友听了我的话,游山归来之后,跟我说了六个字:它们堪为人师。从此,他变成了一个释怀的人,不随心换境,不为环境而悲欣交集。

这次,我们在凤凰山,健步于台阶之上,不时用手机拍下美景。台阶有些潮湿,同游者说,这台阶是后来修建的,看得出来,有仿古的痕迹,这未必不是败笔,旁边的一棵古树提醒了我。古树参天,枝叶繁茂,当地林业部门在树前立了一块牌子,上面标有树龄——约500年。由此,我想到人的自私,在很多的场合,人想急功近利,模仿时间的爪印,以显厚重,人自欺欺人的想法和做法,不时遭到古树的嘲笑,一棵古树历尽沧桑,活了数百年,什么事没有见过?这满山的翠竹和松树,本来就是厚重之笔,就是自然教人以法则的落笔之处。

早年,在一些山里,我看到不少的竹木毁于锯斧,剩下一截一截的桩子,坦露在野外,我不免就心痛起来,有一种窒息的感觉。为一时之利一己之私,很多人忘记了竹木能护水土流失,能为人类提供氧气和绿荫,砍之伐之,最后换来一场场灾难。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要警醒呐。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