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走医联体之路 让儿科不再成“难科”
问卷印标准答案 “创文”岂容“被满意”
不是全麦 怎可称“全麦面包”?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是全麦 怎可称“全麦面包”?

□ 谢晓刚
 

“看着像全麦面包,其实是额外添加了糖浆、焦糖色素,让面包呈现淡褐色。”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近日发文提醒,真正的全麦面包没有小麦粉,必须是100%全麦,建议“假全麦面包”要少吃。(8月18日《新京报》)

此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全麦面包”真假难辨,13款产品仅5款符合“真全麦”,或许只是当下市面上全麦食品行业的冰山一角。针对此种情况,部分行内人士称,因目前还没有有关全麦面包的国际及国家标准,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生产厂家会以“全麦”之名来迷惑消费者,虽然包装标着全麦,配料里却没有全麦的成分。

没有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就可以任由不是全麦的“全麦面包”在市场上豪横?显然,这种说辞是站不住脚的,如果面包产品标称“全麦”,其主料应只使用全麦粉,不应含有小麦粉,否则涉嫌成分虚标、隐瞒事实,而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提示也给予了有力佐证,“真正的全麦面包没有小麦粉,必须是100%全麦,且配料表中第一位是全麦粉,其次是水和其他。”

不可否认,正因为“全麦面包”标注与消费者认知有差别,才让部分无良食品加工企业的钻空子、破坏公平规则行为有了可乘之机,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制止,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家不断向其看齐,由此形成食品行业的“蝴蝶效应”,表面看商家不诚信之举损害的是消费者利益,实际上破坏的却是整个食品行业应有的诚信体系,撼动的是舌尖上的安全。

因此,面对“全麦面包真假难辨,13款产品仅5款符合真全麦”的调查结果,市场监管部门除了及时提醒消费者加大对“全麦面包”标注进行辨识外,更应积极主动作为,及时完善、规范面包行业监管,对于涉嫌成分虚标、隐瞒事实的商家坚决予以警告、处罚,同时鼓励消费者敢于向不法商家明火执仗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说“不”。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