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莫成“装害” 要“好”别不要“命”
非常道
对“失控”的小龙虾要“刹刹车”了
“医美机构仅14%合法” 说明了什么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失控”的小龙虾要“刹刹车”了

□ 戴先任
谁吃谁? 王恒/漫画
 

截至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1261万亩,占比75%,超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四成;2020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到2000万亩……小龙虾,是国人餐桌上的至爱,也是不少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然而,在历时5年跟踪研究后,上述数字让农业专家高兴不起来。受短期经济效益驱动,一些地方盲目扩大稻田养虾规模,扩大沟坑占比,影响水稻生产,造成粮食安全隐患。(8月6日《半月谈》)

小龙虾养殖是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但近年发展迅猛的“稻田养虾”多为非共生模式,“稻田养虾”甚至成了“虾田种稻”,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如报道指出:存在挤占基本农田,减少越冬作物种植面积;影响水稻生产,部分水稻“种而不收”;长期水淹破坏土壤,威胁“藏粮于地”战略安全;加剧水资源紧张,威胁水环境安全;部分养殖户大量投放饵料、肥料,加剧了水污染……

小龙虾是百姓餐桌上的美食,是不少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这并不就能成为小龙虾产业任性而为、无序发展的借口。“失控”的小龙虾,甚至已经严重破坏了本应严守的“耕地红线”,破坏了稻渔综合种养“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本原则。

小龙虾产业不能继续这样无序发展下去,亟待按停小龙虾养殖“快进键”,对“失控”的小龙虾要“刹刹车”了。要让小龙虾产业能够规范发展,消除小龙虾养殖的负面影响。比如要做到稻虾兼顾,绝对不能“重虾轻稻”,不能牺牲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等,来追求小龙虾的产量。对于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要能科学规划、规范发展,达到稻渔“共赢”的结果。

“失控”的小龙虾,暴露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存在的问题。要让小龙虾产业不再无序发展、野蛮生长,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就需要各级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督与科学引导,同时还要彻底纠正错误的发展观,让农业、农村能够真正走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正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