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亟待在规范中前行
“长寿药”受追捧,需警惕的几个陷阱
应允许消费者 有正当“吐槽”商品的权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长寿药”受追捧,需警惕的几个陷阱
□ 罗志华
 

在天猫国际一家直播间里,直播销售人员正在介绍一种名为烟酰胺单核苷酸(以下简称:NMN)产品。该产品的名称和介绍中,“抗衰老”“逆龄抗衰,挽回年轻”的字眼十分醒目。“我们已经断货了宝宝,所以说我们现在要进行预订。”一瓶1500元,上市几周卖断货,受追捧程度可见一斑。但记者发现,这种号称能够延缓衰老的“长寿药”,均未完成过全部人体临床试验,其仅为膳食补充剂。(7月23日《新京报》)

在广告和宣传陷阱后面,总会跟随着消费陷阱。以一瓶1500元的高价挂网售卖,居然很快就卖断货,但实际上,它最多不过是舶来的洋保健品而已,想通过吃不是药品的“长寿药”来逆龄抗衰,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花了大价钱,却换不来一点效果。保健品营销套路如出一辙,但这类营销更有声势、更具规范、更加夸张,也更容易让人掉进这个陷阱。

进一步而言,实体经济层面的一些动向,有时会对股市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当有机构刻意误导时,就更是如此。在“未来十年最大的投资机会是致力于延迟人类死亡的公司,2025年这个市场将达6000亿美元,人类的健康寿命将很快达到100岁”等语言的包装下,“长寿药”受追捧现象导致相关股票价格被非理性推高,连续8个涨停。但通过概念炒作推高股票,这对于跟进者是十分危险的。

保健品虚假营销等现象对社会的危害巨大,保健品虚假营销与传销和股市联动欺诈,风险就会成倍增加,后果也更为严重,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联动近来呈现增多趋势。先炒热“长寿药”,再在股市收割,就是这种联动的又一典型案例。

追求健康和长寿是人之常情,但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来满足需求和实现愿望至关重要,以为“无害”就可以一试是对自己和社会都不负责任的想法,因为即使没有眼见的陷阱,但在看不见的地方,或许隐藏着更多和更深的陷阱,即使有把握跳过其中的一个陷阱,但只要带着侥幸心理参与,就很难跳过所有陷阱。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