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赴湖南部分“生源大县”调查,发现民办中职招生领域存在一条以招生贩子为纽带的灰色利益链,以虚假招生宣传、预收学费、疑似买卖生源等手段,将学生“人头”卖出高价,黑手重点伸向农村初中学生。黑幕背后,是对学生价值的盘剥。(详见本报今日12版)
据湖南省近期通报的8起违规违纪典型案例,部分中职学校、初中生源学校和社会中介招生贩子相互勾连,为了拉更多学生,“老师”们除了蹲守校门,还发起线上攻势。他们建起QQ群,发红包来激励学生“拉人头”。生源“人头费”近年来水涨船高:“一名三年制中专生,最高开到2.6万元,一名五年制中专大专连读生,价格已开到6万元。”
民办中职招生肆无忌惮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利益驱动,另一方面是风险小,报名就读民办中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成绩落后、家境贫困的农村初中生。“这些农村孩子原本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家庭还指望着他们好好学一门手艺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最后却被忽悠到一些名不符实的学校,遭到层层盘剥。”本是对“教育”的向往,却不料先已加重了他们的贫困,而这样的学校,也注定不可能让他们改变命运。
“班主任只要推荐一人入学,就能拿到3000到5000元介绍费。”且不说这样的老师还会有心思教书育人,如此赚取不义之财,还有资格为人师者吗,又会教出怎样的学生。而于学校,显然是把教育当成了生意在做,通过“人头费”维持自己的“生存”,也因此只会让教育质量恶性循环。显然,无论从哪个角度,“一个生源卖6万”危及的都是教育的根本。
“人头费”固然是“灰色利益链”之下的怪胎,但监管的失职难辞其咎。如何以现代学校制度来规范民办职业教育,同时严格阳光招生,从源头上遏制“拉人头”乱象,有关方面显然缺乏作为。显然,“人头费”只是表象,暴露出的是教育管理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有关方面应有紧迫感,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情怀,从根本上遏制“人头费”乱象,为职业教育创造更广阔的应用需求、发展基础和未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