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签就业协议” 必须防止“虚假就业”
“独家凉茶”变“抗生素茶”需严查
莫让“清凉口罩” 沦为营销噱头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独家凉茶”变“抗生素茶”需严查

□ 马涤明
“秘”制 王恒/漫画
 

为提高独家凉茶“疗效”,吸引回头客,增加营业利润,一些凉茶经营者非法在凉茶里添加西药。近日,广州番禺警方在“飓风2020”专项行动中,查处了一批非法凉茶店铺,抓获涉案人员15名,缴获有毒有害凉茶原材料一批。(6月30日中新网)

检测结果显示:送检40份样品中有15份不同程度含有西药“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等成分。而药品常识告诉我们,这些西药对应的病症包括感冒发烧、过敏、牙痛、牙周炎等症状。也就是说,如果身体出现某些不适,喝了含有这些西药的凉茶可能得到缓解。而缓解了症状的茶客,却以为是身体舒服得益于某些“独家凉茶”的保健功能。

食品中检出药物甚至抗生素,过去所知的也多是非恶意添加的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而凉茶中的药物则是人为添加,就为给顾客造成“独家凉茶”保健功能强大的错觉。这是对“保健”概念的又一次“恶搞”。

比如,有些洗漱用品一直宣称有很好的中药止血效果,但其中却含有处方西药成分。而据专业人士称,临床上,这种止血处方药即便在手术中也是慎用的。那么,即便添加行为不违规、有标注,却难免有蒙人之嫌:消费者求的是长期保健效用,而厂商高调宣传中医药成分迎合大众关于中草药安全的认知,然后是“羊头狗头”勾兑着卖,消费者质疑其为商业利益抹黑传统文化,我看不冤。

回到“西药茶”“抗生素茶”这件事上,其恶意添加行为属于违反食品卫生安全法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应是不争的事实,自然应受到法律的严惩。但需要提醒的问题是,当前保健食品中“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中医保健旗号暗中添加西药的情况,应该引起足够的警觉。特别是消费者应该警惕食品、保健品中“速效”的情况:标称“保健”却有“速效”,肯定有问题。

而监管层面更应站在保护传统文化、民族品牌的高度严查严管某些领域非法添加现象,这种非法行为一旦泛滥甚至形成潜规则,不仅是消费者受害,还可能毁掉一些品牌和行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