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5岁的华罗庚,由于聪颖好学,成为金坛县中学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华罗庚无力进入高中学习,于是,他踏上沪宁铁路的三等火车,来到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上海,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学习了一年多,由于家里实在没钱再供他上学了,华罗庚只好中途辍学,提着一个小小的行李卷,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他回到家乡,自然不能白待着吃闲饭。被生活的苦难压弯了脊梁的父亲,把生活的重担撂给了还未成年的华罗庚。于是,他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顽强地自学,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顾客来到柜台前,他感觉不到,也听不到。有时顾客喊了起来,华罗庚这才如梦方醒,愣愣地看着顾客,好半天才能缓过神来,木讷地问顾客要买什么,或答非所问,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
因为经常发生类似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因为华罗庚乳名叫“罗罗”,大家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时间一长,父亲看儿子还真有股读书的狠劲儿,也暗自佩服,再加上老伴苦口婆心从中调和,终于妥协,对这个“书呆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那么严了。他就是靠着这样孜孜不倦的自学,后来才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 □ 据《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