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据新华社
经济刺激
路透社记者: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设定GDP增速。根据路透社的测算,政府工作报告中出台的财政措施约占中国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个规模比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期要低,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收缩。未来几个月,中方是否会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
李克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如果统算一下,实现了“六保”,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
过去我们说不搞“大水漫灌”,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我们叫作“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但是如果泛滥了,就会形成泡沫,就会有人从中套利,鱼也养不成,还会有人浑水摸鱼。如果经济方面或其他方面再出现大的变化,我们还留有政策空间,不管是财政、金融、社保都有政策储备,可以及时出台新的政策。
病毒溯源
彭博社记者: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解之谜,科学家认为找到该问题的答案有助于预防未来大流行病的发生。有人呼吁就源头问题开展国际审议。中方对调查持何立场?
李克强:中国和许多国家都主张对病毒进行溯源,因为科学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我们要控制住疫情的发展,加快疫苗、有效药物、检测试剂研发突破,中国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投入,我们也愿意开展国际合作。我们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一旦发现疫情,坚决予以管控,不允许有任何隐瞒,而且要进行科学防治。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我们同舟共济,使人类能够越过这场巨浪的冲击。
经济政策惠及企业和居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今年中国经济政策。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这些资金真正地惠及企业、避免空转,能让普通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李克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我们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省里也只是“过路财神”,要直达基层。我们要采取一个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决不允许做假账,也决不允许偷梁换柱。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干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事。
对台政策
中国时报记者:今年两会因为疫情延到5月举行,这个时间点刚好跟“5·20”非常接近。在民进党继续执政的情况下,未来大陆对台政策的总体考量是什么?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李克强: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也是世人共知的。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在这个政治基础上,我们愿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从来都反对外来干涉。
就业形势
中国日报记者: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将如何遏制失业潮?如何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找到工作?
李克强: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我们规模性政策的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去年我们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1万户,今年也要按这个目标去努力。
今年大学毕业生创新高,达到874万人,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今明两年都要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民工,不论是在常住地还是返乡,都要给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平台。
对港政策
凤凰卫视记者: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就此制定专门的法律。这是否表明中央调整了对香港的政策,是否放弃了“一国两制”?对于当下各方的反应您如何看待?
李克强:“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央政府始终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这是一贯的。你提到全国人大刚通过的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中美关系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继续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归咎中国,出现了更多关于中美之间“新冷战”的说法。考虑到中国自身经济遇到的困难,您是否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让步足以解决美方关切呢?如果合作努力失败,中国经济能否抵御“新冷战”和“脱钩”的威胁?
李克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美之间的商贸合作应该遵循商业规则,由市场来选择,由企业家判断、拍板,政府起搭平台的作用。
“稳”和“保”与市场化改革
新华社记者:讲到今年的经济工作,我们听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稳”和“保”。请问总理,这和市场化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政府在这方面的重点是什么?
李克强:我们宏观政策提出的“稳”和“保”,本身就是市场化改革的做法。我们现在有1.2亿市场主体,他们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今年我们要努力做到平均每日新注册企业2万户左右,这是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日韩合作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中国已控制住疫情,今后是否有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计划?中国今后在中日韩自贸协定和自由贸易体系建立方面计划如何推进?中国打算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吗?
李克强:中日韩都是近邻,我们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经济小循环,近水楼台先得月。至于刚才你提到TPP,我理解,可能指的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对于参加CPTPP,中方持积极开放态度。
脱贫攻坚
人民日报社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但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人还面临着返贫。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还能顺利完成吗?
李克强:我们有把握完成今年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上,以万家疾苦为重。这方面的工作不是一件事,而是多件事,我们都要做好、做到位。相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会更好。
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您对目前中国面对的外部形势有怎样的判断?中国将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全球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和经济严重衰退挑战,中国将发挥什么作用?
李克强:关起门来搞发展行不通,那就等于回到了农耕时代。只有在共赢中大家才能够共同成长。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至于说到怎么应对疫情这场公共卫生挑战,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我前面多次说了,要同舟共济、携手同行。我希望并相信,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会有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