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环山,部队在半山腰上,从我们住的地方往下看,是层层梯田,一条河将部队自然地分成了办公区和生活区。河水是由泉水汇聚而成,又都是温泉,因此,当地人把这里叫小温泉,之所以叫小温泉,是因为离这里五六十公里处,还有一个比这大的由温泉水汇聚的河流,顾名思义就叫大温泉。
温泉随着气候的变化水温也在调节,冬季愈加的热,所以,住在这里的人,不需要在家里烧水洗澡,随便在河里找个僻静的地方就是天然的澡堂子,平时,人们洗衣服、洗菜、洗碗什么的,提个篮子一切就解决了。每到冬季的早晨,这里是雾气缭绕,人们走在路上真有腾云驾雾的感觉。河里、稻田里的鱼虾、泥鳅、黄鳝伸手可得,夏天的青蛙,各种的水鸟随处可见。每年的四月份,满山的杜鹃花,使得整个山都是红彤彤的一片,真有世外桃源的景观。我的整个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湖北省的房县。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随我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家搬到了这里。可想而知,山区,大山深处,尤其是过去的年代里,整个国家处在困难时期,相比之下,这里更为艰苦,交通不便,几乎是与外界隔绝。当我们从北京到了襄樊(现在的襄阳市),坐上部队接我们的车,一路弯曲的山路,费了十多个小时才到了房县。说是县城,跟现在的村落街道差不了多少。虽有四条街道,每个街道很是短,一个百货商店、一个土产资料商店、一个书店、一个五金商店、一所医院、一所县中学,就是整个县城的规模。因部队没有办学条件,我们这些部队的孩子就在当地农村学校上学,当时我九岁,上小学三年级。
那个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其的简单,晚上吃了饭,做了作业,收拾完就上床睡觉,十天半个月部队里放一场露天电影,这也是人们唯一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们班上有一位叫丁广平的同学,他好像有很多的天赋,写得一手的好字,无论铅笔、钢笔、毛笔、粉笔样样精通,还会吹笛子。放学后,我们就聚在一块听他吹上几曲,竹笛声清脆悠扬,会让人想到一幅画,坐在水牛背上的牧童,每每听他吹起笛子,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幅画面。那时,一根竹笛两毛多钱,如果是今天,恐怕没谁看得上。当时就不同了,两毛钱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同学中交不起两毛钱学费的人有很多。
怎么跟父母要这两毛钱真是进行了一番的思想斗争,知道这两毛钱对父母是多么的重要,像丁广平一样能吹笛子,又不时地有这个欲动。一天,我怯声怯气地跟母亲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母亲想了想,从柜子里拿出来三毛钱给了我。
第二天,我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丁广平,下午放学,我们俩来到了新华书店,花了两毛三分钱买了这根竹笛。
从此以后,放学或者节假日就跟广平学着吹,这根竹笛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唯一,虽然是笨笨磕磕。人,往往就是这样,越学不会的越是要学,有一股子说不上来的劲头。我们家的屋后是一平台,怕人笑话,每次吹的时候就在屋后的平台上,看着下面的层层梯田,氤氲袅袅,耕地回来的农夫,肩膀上扛着铧犁,赶着水牛,农家的烟筒冒着炊烟,这番景象,今天很是怀念。
一晃三十多年近四十年过去了,这根竹笛一直在家里保存着,虽然已忘了指法,但,每每看到它,便让人心生温暖,快乐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与笛声相伴,与愉悦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