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顾护脾胃,从“心”开始
红枣虽好但不可过量
“熊孩子”误吞21颗磁珠
“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安徽站启动仪式暨系列活动举行
春季,精神、心理疾病高发,听听专家的建议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熊孩子”误吞21颗磁珠
专家提醒:幼儿应远离此类玩具
未德成 周婷婷 黄晔 记者 马冰璐
 

星报讯  合肥一名两岁宝宝误吞巴克球磁珠2天仍未排出,就医后发现,其肠道内部的磁珠数量竟多达21颗。昨日,专家提醒,幼儿应远离此类细小、易被误吞的物品,不慎误吞后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刚满2周岁的小坤(化名),误吞巴克球磁珠2天仍未排出,心急火燎的家人带小坤前往省儿童医院普外二病区求助。接诊专家问诊、触诊后,X线检查结果显示:小坤肠道内部的磁珠数量竟多达21颗。

由于磁珠位置不在胃及近端十二指肠,夹在十二指肠弧度内,无法使用胃镜取出;且数目众多、吞入时间长,继续拖延会导致十二指肠穿孔,严重则危及生命。依据多年临床经验,专家建议立即进行开腹手术,尽快将磁珠取出。手术前20分钟,顺利取出20颗磁珠,两个小时后,最后一颗“隐匿”在肠道的磁珠终被取出。

据了解,巴克球磁珠,能吸起相当于自身重量640倍的重物,可以组合出各种造型,是一款国外流入的成人玩具。由于磁珠的数目多、体积小而光滑、强大的磁吸力深深吸引着儿童,在把玩时更易误吞。

误吞一枚磁珠,一般可以自行排出。误吞多枚磁珠的临床表现轻重缓急不一,早期无症状表现或表现轻微。随着时间的推移,磁珠间相互吸引,夹住肠管,无法自行分开,会快速导致肠管坏死、穿孔,患儿逐渐出现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等不适,重则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幼儿应远离此类细小、易被误吞的物品,不慎误吞后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