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疫情下“新就业”需完备劳动规则
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亟需治理
防范风筝线伤人 须绷紧“安全线”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亟需治理

□ 孔德淇
漏洞 王恒/漫画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虎牙、斗鱼、哔哩哔哩、花椒、酷狗、TT语音等直播平台青少年保护模式流于形式,存在轻易延长使用时限、未推出强制实名认证、诱导打赏等问题。据了解,以上直播平台均可通过输入密码延长青少年模式下软件的使用时限,同时均未推出强制实名认证规定。(4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完善平台注册流程和青少年模式,织密未成年人保护之网迫在眉睫。有专家指出,脸部识别功能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就目前而言,法律上尚未要求直播平台以人脸识别等形式作为严格甄别手段。且技术性门槛的提高,一则损失用户,二则增加成本,这可能是很多直播平台不敢,甚至不愿意再往前一步的原因。在巨大的流量面前,打赏成为平台营收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利益驱动的企业来说,增加严格甄别手段,无疑将使成本激增,造成用户流失。为此,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履职,推动相关法规文件出台,增加监管和限制的可能,明确此类事件的主体责任分配,充分保障各方权利。

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如此高频的未成年人沉迷直播、巨额打赏事件,已然是一场对直播平台机构的灵魂拷问。加之疫情当前,网课直播成为学生群体“停课不停学”的唯一选择,客观上加大了未成年人“触网”风险。不肩负起责任、任由漏洞扩大,直播平台只会遭到家长们的集体抵制,进而失去生存可能。

妥善解决“青少年模式”漏洞,关乎未成年人的保护,也关系到涉事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对于家长的诉求,平台不应置若罔闻,需以科技向善为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探索应对方案,加快推进“注册实名认证+支付前人脸识别”双认证系统,协助家长引导、控制未成年人直播软件使用和打赏行为。当然,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对于孩子教育责无旁贷,平时应对孩子投入更多关注,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其网络防范意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