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别无选择! 
空中小菜园  
苏醒的春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空中小菜园  

□ 莫 欣
 

桌上的手机一哆嗦,我赶紧戴上老花镜瞅一眼:“这个特殊时候又吃到你种的高空绿色菠菜,真是太提气了!”接下来是一连串的笑脸和点赞。

疫情宅家期间,收到这样的信息特别开心。那年退休后,我从市里搬到书香苑一座小高层的楼顶,朝南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平台。想起上初中时跟着母亲在门前屋后种菜的情景,能不能在楼顶围土种菜呢?现在提倡城市立体绿化,我也来尝试一下。找了些木厢,又沿墙根圈了个台子,填土不够,从此每天出门用塑料袋带一包土上楼,日积月累,大大小小有十余个长方块填满,楼顶菜园子成了。被老同事们戏称为“空中菜园”。

毕竟土层薄,又不接地气,我琢磨着只好多种些叶面菜。春天的小白菜,夏天的苋菜,秋天的菠菜、茼蒿,冬天的生菜、香葱,大蒜。每天在平台上忙碌,泥土的气息和植物的芳香,常常使我流连忘返。

比起地面上,在楼顶上种菜需考虑的事可就多了。高层都是二次供水,况且也不能用自来水浇菜。起先日常用水,如洗菜淘米都跑上平台,好把水都留下来浇菜,后来想了个点子,在平台下面装了只一个立方米的大圆桶,收集雨水,再用潜水泵打上来。又用两只桶泡菜籽饼,家里的各种厨余及果皮、菜根等,都塞到桶里去沤肥,密封发酵后的肥水气味不重,兑上水浇菜,菜长得一天一个样。

天天侍弄菜园,摸到每种菜都有自己的脾性,像自己养的孩子一样。

最高产、倔强的要数蕹菜,俗称空心菜。稀拉拉地在大盆里栽下去,只要给足了水,它就开始疯长,阳光越充足,长得越茂盛,採下嫩枝与辣椒一起炒着吃,清脆爽口,回过头再去看,它又长上来了,还伸胳膊撂腿,冒出几个枝头来,很快满墩墩长了一盆,一股子不屈不挠的棒小伙样。

最养眼、娇嫩的要数荊芥。谷雨前后播下去,小苗发得很快,挤挤攘攘往上窜,像一群苗条的,穿着绿色长裙的少女般亭亭玉立,一阵风拂过来,交头接耳地讲着悄悄话。它本是一种草本药材,但摘下嫩头凉拌,浇上点麻油、米醋,吃起来清芬扑鼻,颊齿生香。

最本分实在的是韭菜。你不给它松土施肥,它就稀疏发黄,叶子窄得像线一样,一旦给它布上草木灰,施上重肥,马上旧貌换新颜,叶片又宽又长,绿得醉人。

最有趣的要数辣椒了。我开始不知道,总想着“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精心施肥浇水,棵棵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却总是绿肥花瘦,到头来摘不到几个椒,有内行人告诉我,“惯子不孝”,辣椒不需施重肥才会多结椒。我不觉恨恨地斥之真是不知好歹的家伙。

其实,种菜图的是心情和乐趣,重在过程和分享。收获虽是物质的,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惊喜。清晨,“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看着阳光下满园青翠,令人幸福陶醉;日上三竿,“依依五丝瓜,引蔓墙篱出”,平台上遮出一片阴凉,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晚上,“小园香径独绯徊”,漫步菜蔬之间,仰望繁星满天,闭目倾听,似有菜蔬拔节生长的丝丝声,令人心驰神往。

常常在书桌上趴久了,或看手机时长了,信步走上平台,满园绿色顿时消解了疲惫的双眼,带有植物芬芳的新鲜空气廓清了胸腔。

这两年,因为常去外地帮忙带孙子,楼顶菜园有些荒弛。年底方从北京返回,正逢新冠疫情渐趋严峻,响应号召宅在家中,与老伴一起在平台上躬耕,小憩时看远方的楼宇,天高地阔,顿时缓解了封闭的憋闷,放松了自我。今年立春早,天暖得快,平台上的香葱、青蒜、黄心乌、菠菜、茼蒿、韭菜、生菜、芫荽都生长旺盛,不仅减少了我们出门跑超市的风险,收获的菜蔬,也能送些给邻居老同事们分享。

想想挺有趣,不经意间,楼顶菜园也在为我们居家抗疫出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