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牌楼的村庄  
爱的目光
善会记得善  
3上一篇 2019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善会记得善  

□ 桐城 疏泽民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种庄稼,种菜,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直很用心。别人用化肥,省时省事;她用农家肥、绿肥,颇费力气。但长势并不差,更重要的是,挂果多,收成好。邻里都夸母亲种田有两把刷子。有两把刷子的母亲善待庄稼,也善待人。

屋后地埂边有一棵柿子树。那些年的秋天,树上总会挂满黄橙橙的柿子。母亲将柿子摘下来焐熟,一部分拿到集上卖了,一部分送给左邻右舍,还有一部分,赠给过路的陌生人,留下给我们吃的,寥寥无几。我嘟哝着嘴:我还不如走大路的呢。母亲摸了摸我的头,笑了:走大路的比你更需要柿子充饥啊。那时候我还小,生产队分的粮食总是不够吃,柿子就显得珍贵。

有一次,我感冒了。母亲熬了一碗生姜红糖水,正要端给我,却发现门口站着一位要饭的老人,脸色苍白,直冒冷汗,便赶忙端过去。得知那碗本该属于我的红糖水被乞丐喝了,我蒙上被子,伤心地大哭。母亲抹去我脸上的泪水,叹了口气:“孩子,我心疼你,也心疼那可怜的老人啊;老人家饿得发慌,差点休克,一碗红糖水,救了人,那是你的福气呀。”我不管什么福气不福气,只觉得母亲偏心,鼓着嘴说,干脆把我送人得了。母亲一愣,眼泪跟着扑簌簌掉下来。

长大后,在外地工作,一住就是三十多年。每次回家,母亲都要将带给她尝鲜的美食,送给庄子里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剩下来并不多。我多次责怪母亲不该如此慷慨,母亲总不以为然:“这些好东西,大家都没吃过,就让他们也尝尝鲜吧。你们都在外地,家里的事多亏了他们帮衬。”原来母亲的“慷慨”,是为了报答和感恩。

一晃,母亲已八十有九。三年前摔倒,髋骨骨折,手术后一直卧床,双目失明,肌肉萎缩。前不久再次摔倒,另一侧髋骨骨折,送到县医院做了牵引复位,因体质差,不宜做手术,出院后回家静养。那天在家陪护母亲,门外传来了说话声。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孩子,手里拎着鸡蛋、牛奶、香蕉等礼品径直走进来,坐在母亲床前,俯身问候母亲。妹妹说是她庄子里的,小憨的爱人。小憨我认识,忠厚实诚,刚刚脱了贫,在村里开环卫车。小憨夫妇与母亲无亲无故,家境也不好,却跑过来看望,我的心里油生敬意。无以回赠,见小憨读小学的孩子捡起一朵掉在地上的桅子花,就跑到老屋前的桅子树上摘了一大把即将开放的花蕾,送给孩子。我想,老家无所有,聊赠一枝花,这应该也符合母亲的心意吧。

小憨爱人刚走,住在山那边的发小阿凤拎着土鸡和鸡蛋赶来,捏着母亲的手唠嗑。说到母亲曾经对她的帮衬时,阿凤眼红了,泪水止不住掉下来。阿凤家境也不好,上次端午节回老家,我还看到她牵着产业扶贫项目支持的小黄牛在山上放牧,这次她捉来的土鸡,想必也是产业扶贫的成果吧。摩挲着阿凤的手,母亲显得很激动,舍不得放下,一再嘱咐我找点东西回赠给她。小憨爱人和阿凤过来,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与母亲非亲非故的她们,更像是母亲早年种下的善,如庄稼一样茁壮,分蘖,葳蕤。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