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岂能成“祈福地”
公共健身设施重建更应重管
同事“合伙随礼” 折射“礼奴”困境
非常道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同事“合伙随礼” 折射“礼奴”困境

□ 汪昌莲
 

结婚摆宴席请大家吃饭,本来是件高兴事,可新娘小徐却因此有些不快乐——公司里18个同事,大家合起来给她发了1314元的红包,并祝她和丈夫一生一世。小徐说,自己看到红包的那一刻,顿时有种被欺负的感觉。现场也只来了两人,让自己觉得下不了台。有网友称,若更看重随礼,会让婚宴失去本来的意义。(10月23日《重庆晨报》)

时下,有亲朋好友结婚,礼金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门槛。到底随多少礼,既能维系亲朋间的感情,又在自己经济条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令人愁肠百结。一边是随礼者叫苦不迭,一边却是收礼者“应收尽收”。比如,为了保证“人不到礼要到”,一些结婚者,居然给不能到场的同学发去电子请柬,及收礼的银行账号,令人哭笑不得。至于网曝有的同学结婚互送“份子钱”欠条,更是畸形人情消费现象的真实写照,不仅让婚俗和礼仪变了味道,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失范的“人情契约”,人们深陷于人情消费中不能自拔。

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行其道,是催生畸形人情消费现象主要原因之一,而消费文化背后的“面子文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动因。一些人之所以沦为“人情债”的奴隶,恰恰是因为那些本应纯净、淳朴、雅趣的民俗和礼仪,被庸俗而功利的现实俘获和“奴化”了。以前有句话叫“礼轻情义重”,现在却变成了“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了。然而,出现同事“合伙随礼”怪象,不禁令人喟叹:风气一日不改,“礼奴”一日不得解脱啊。

换言之,同事“合伙随礼”,折射“礼奴”困境。这显然值得当今社会反思。当务之急,是要转变人情消费观念,莫让结婚随礼,成甜蜜负担。虽然办婚宴、送贺礼自古有之,但是讲究的是个“情”字,主要是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形式更重于内容。这样的随礼,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重质而不重量,回归到情感交流的本位上来。别让礼尚往来变了味道,让沉重的“人情债”,压垮了人间美好真情。只有保持文明节俭的优良传统,婚俗和礼仪才能得到有效传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远离物质化和功利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