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治学之道
刘少奇的读书观
3上一篇 2018年10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刘少奇的读书观

 

刘少奇一生热爱读书学习,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在新中国建设的和平时代,他都勤奋学习并不断思考。其读书的精神、方法值得借鉴。          □ 据《学习时报》

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刘少奇强调读书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要树立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观念。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曾与刘少奇同窗的肖劲光回忆:少奇同志学习很刻苦,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革命时期,刘少奇也未把学习抛下。1942年,他奉命从苏北回延安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跋涉万里,越过日伪103道封锁线,途中还参加了滨海、沙区、太岳区三次大的反“扫荡”战斗,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敌后环境下,硬是把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史系统地学了一遍。新中国成立后,他担负着繁重的领导工作,仍然抓住点滴时间读书。1951年秋,因长期紧张的工作,刘少奇累倒了,杭州休假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足见他对学习真诚的态度。

不唯读书而读书

刘少奇学习马列经典著作,总是结合革命实践,力求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刘少奇代理主席,要求东北局将东北建成“如汉高祖在汉中”,可见他对楚汉相争相当熟悉。1948年12月,刘少奇与马列学院学员谈话: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是确定了,现在不读书可不成,以前在山头上,事情还简单,下了山,进了城,问题复杂了,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艰难了,一定要不断刻苦学习,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足见刘少奇与时俱进的眼光以及以实际为出发点不断学习的精神。

刘少奇经常强调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性。1950年9月,他在马列学院开学典礼上强调,我们党的干部应该重视理论工作。今天,党需要你们去做研究理论的工作,并且决定给你们一些实际问题去研究处理,看是否能运用已学得的理论,这对你们是很好的。一般来讲,你们学习较长的时间后,能够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将来出去工作,就可以运用掌握了的马列主义理论去观察、解释、处理实际问题。运用理论观察、解释、处理实际问题,这就是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你们学习许多东西,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其他一些知识。仅仅读了几本书,有了一些理论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理论。读了书,增加了一点理论知识,这只是有了运用理论的可能,而处理实际问题不是单靠书本所能解决的。有些人只知道翻书本,中国的外国的他都知道,你说到什么问题,他可以马上把书翻出来,但碰到实际问题,马克思没有讲过,列宁也没有讲过,他自己就不知道怎样分析处理。这就是不懂得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

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

读书学习关键在于阅读的时候边读边思考,做到学思结合。早年求学时期,刘少奇就养成了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并经常练笔。他在玉潭学校学习时经常以“葛天氏”的笔名为《长沙晚报》《湖南晚报》撰写文章。他主张不仅要阅读而且要勤动笔,因为多写文章能够帮助读书。

刘少奇特别重视向一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学习。1959年,刘少奇因病休养期间,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学习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之前刘少奇约法三章:一是大家都是学员,一律平等;二是采用座谈方式,各抒己见;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了刘少奇谦虚和蔼、虚怀若谷的美德和与别人不断交流学习的精神。在这期间,刘少奇跟大家一起学习,上午读书,下午讨论,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刘少奇十分重视及时做读书笔记和批注。1951年秋,他在杭州休养期间很少出去游览,除散步外,总是眼戴老花镜,手捧《中国通史简编》,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而且边看边思考,还不时提笔书写批注,阅读到何处,只要有感想,就立刻写下来。一个多月后,他带来的《中国通史简编》上写满了批注,密密麻麻。身边人员感慨:“这哪里是在休假啊!分明是到这里集中精力学习来了。”

无论是在青少年求学时期,还是在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刘少奇均刻苦读书学习,不断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毋庸置疑,刘少奇的读书观,不但为我们党通过读书而提高执政本领提供了精神给养,亦对当下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具有启迪意义。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