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捐衣箱” 新式骗局须防范
非常道
挤掉 “倍速观剧”的水分
“房闹”的契约精神去哪儿了?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挤掉 “倍速观剧”的水分

□ 王丽美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7%受访者体验过“倍速”追剧,52.9%的受访者认为“倍速”追剧是因为剧情注水,节奏拖沓,52.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故事情节乏味,不吸引人。73.7%的受访者期待看到更多叙事紧凑的国产剧。(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倍速”,就是改变播放的速率。如果有一部1小时的剧,在开二倍速的情况下,30分钟就可以看完。“倍速观剧”既缩短了很多观剧时间。比起跳着放,倍速播放又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故而成了很多年轻人追剧的无奈“标配”。

然而,“倍速观剧”下面隐藏更多问题:其一,台词“雷人”、剧集冗长、剧情拖沓、慢动作泛滥,动辄70多集的电视剧非常考验观众的耐心与时间;其二,注水严重,“套路化”的剧集让人很轻易地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局,“倍速观剧”也不担心会漏掉什么;其三,现在的观众生活节奏太快,趋向于移动化和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其四,观众看剧目的不似以往,单纯追求娱乐性,而是为了追随潮流,不错过社会热议话题,目标更直接更功利。

电影电视,是文化的载体和产物、是面向大众的精神产品,真正优秀的电影作品兼具艺术性及思想性,是经过电影艺术家潜心创作、细心打磨、值得观众反复回味的经典,具有文化传承、引导的功能。而“倍速观剧”使得对白、场景都变得“夸张”,表演细节等也会快速闪过,作品的内涵、文化情怀也就随风而逝,电影从业者在市场大潮的裹挟下迷失了方向,年轻观众也在市场化、信息碎片化的间隙里渐渐丧失对于优秀文化的咀嚼功能。

摒弃粗制滥造、快速套现的创作思路,挤掉“倍速观剧”的水分,精心创造出兼具艺术效果与时代情怀、富含文化基因、核心价值的影视精品,期待着有“一帧都不想错过”的好剧出现,“倍速观剧” 是人们检验剧集好看与否、决定追剧或弃剧的手段,也是对精品剧集及“匠人”精神的深切呼唤。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