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新生“求关注” 源于家长的功利与焦虑
“为还愿放生长蛇”被拘的警示意义
警惕“你消费我还钱”陷阱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生“求关注” 源于家长的功利与焦虑

□苑广阔
 

在孩子踏进社会的第一个脚印里,写满了家长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渴望孩子能像在家一样被优待、受瞩目;他们更担心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怠慢”,而让孩子受了委屈、待遇不如人。为了帮助孩子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家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老师那里博好感、求关注。(9月3日《中国青年报》)

父母舐犊情深、爱子心切,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同学、老师的喜欢,这点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家长博好感、求关注的方式或途径,却引发了更多家长和网友们的质疑与吐槽。有些父母“求关注”的方式简单粗暴,那就是给老师送现金、买礼物,而且动辄几百上千元。还有些家长“求关注”的方式则比较委婉,比如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或权力,主动帮老师做一些事情,或者进行某些利益输送等等。

毫无疑问,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种本不该有的功利与焦虑心态,而且父母的这种功利与焦虑,最终会成为学校、教育领域的一种不正之风,既涉嫌破坏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同时也让本该清朗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变得微妙、复杂。不管是对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还是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显然都是极为不利的。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父母家长这种充满世俗功利的“小动作”被孩子知晓,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事实上,“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早已被列入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文件中严令禁止的内容。学校也会以通知、广播、短信等等方式,对老师和家长三令五申,拒绝家长送礼,严禁老师收礼。而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也不愿意家长的送钱送礼行为,给自己平添工作上的压力。

所以,希望广大新生家长,还是把心思放在正事上,配合学习和老师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不是寄希望于通过送钱送礼等不正当的手段让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另眼相看。这样的社会不正之风,本该就远离校园,更远离孩子们纯洁的内心世界。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