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时代 “共享体检”意义何在?
微声音
非常道
“限塑”九年为何仍“我行我塑”
车险“电子保单” 应尽早实现全国漫游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限塑”九年为何仍“我行我塑”

▋李秀荣
唯一的“赢家” 王恒/漫画
 

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然而,半月谈记者在上海、广东等地调研发现,已施行九年的“限塑令”效果堪忧,情况不容乐观。免费塑料袋仍在多种生活场所大量使用,以个体商家为主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是“重灾区”。(9月18日《半月谈》)

“限塑”九年仍“我行我塑”,让人不由得想追问:其一,塑料袋的生命力何以如此旺盛?塑料袋的污染危害人们并非不知,可塑料袋购物确实方便,市场免费提供,更何况还可当垃圾袋用,要老百姓彻底不用,很多人难以接受。在没有推广替代品的情况下限制使用或禁用,难免会沦为一纸空文。故政府在“限塑令”基础上,要研发推广环保袋取代塑料袋。

其二,为何仍有那么多塑料袋供应市场?根子恐在黑厂、小厂屡禁不止,使得超薄塑料袋泛滥于市场。要和塑料袋这一“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说再见,有关部门还应大刀阔斧地整治查封大大小小的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厂家,从源头治理塑料袋生产。

其三,“限塑令”为何成了超市商场的“购塑令”?要说“限塑令”的“成功”之处,恐怕在于超市商场,9年前一句“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成了他们理直气壮地“卖塑”的尚方宝剑,据说南京某超市光是卖塑料袋一年的收入就是20万!当环保袋变身商场的牟利工具,消费者无故增加了一项负担,塑料袋怎么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位网友问得好:只有消费者付出利益代价的“限塑令”,在当前的整体环保觉悟下,有多少人会发自内心的支持?

所以,要想让“限塑令”产生实效,不能只限制人们对塑料袋的需求,而不限制塑料袋的生产和供给。针对消费者,可通过采取自带购物袋有积分奖励或礼品赠送、购物打折等措施鼓励其少用或不用塑料袋。针对塑料袋生产和供给方,要予以严密的监管,对违规者处以高额的罚款,同时加大对环保产品的扶持,提高可降解塑料袋的普及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