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冬天如何给饭菜保温
温鼎:古人的“电饭锅”
染炉:古人的“小火锅”
温碗:明清流行的“夹层碗”
铜甗:古人的高档“蒸锅”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温碗:明清流行的“夹层碗”
将热水注入夹层既保温又环保
 

温鼎、温炉、蒸锅(甑)都需要利用外来火源或热源,乃贵族之家的高档用品,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自然无力置办这些高档炊具。怎么办?古人采用一种叫“捂子”的东西,给盛装食物的器皿外包上保温层。用于食物保温的叫“饭捂子”,用于茶水保温的叫“水捂子”。

为方便送饭、送水,古人发明了保温篮、保温盒、保温桶、茶壶箱(篮),篮(盒、桶、箱)内放置容器,篮(盒、桶、箱)与容器间是夹层,塞上棉花、草絮一类保温材料,阻隔热量散发。这种保温篮、保温盒俗称“提篮”“食盒”,环保实用,保温效果还好,这在明清影视作品中颇为常见,因为当时特别流行, 居家必备。

在饭捂子、食盒之外,古人又从夹层保温原理上得到启发,设计出了夹层碗、杯、壶,将热水注入夹层中,并适时换水,以达到食物、饮料保温的目的。

这种夹层碗古称“温碗”,又叫“暖碗”。夹层中间有空气,可储存热量,减慢散热,本来就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如果再注入热水,保温效果自然更好。温碗的注水口有的放在碗底,有的放在碗口上。

孔放在碗底的俗称“孔明碗”,其名仅因碗底有孔而来,并非诸葛亮发明。但古时民间确有一种可以保温的“诸葛碗”,体大、浅腹。传说,当年诸葛亮率蜀军伐魏,病于陕西境内的五丈原,茶饭不思,身体渐渐不行了。魏军将领司马懿听说后派人去打探。能掐会算的诸葛亮料到司马懿会这么干,于是让手下制作了这种夹层碗,让密探看到自己一顿仍能吃几大碗饭……

从热学原理看,温碗带孔相当科学。如果将夹层封闭,在盛了热饭时,腹内空气受热膨胀,就可能导致碗体炸裂。

温碗可温饭,将注子(酒壶)放在温碗内还可温酒,这一套叫“温碗注子”。安徽省博物馆便收藏有一套1963年从该省宿松洛土村北宋墓中出土的温碗注子,北京故宫也收藏有这类保温器物。

温碗是何时出现的?迄今出土最早的多是宋物,有学者因此认为是宋朝,实际应更早。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