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这并不是说,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是好书。阅读一本书,首先要我们对它感兴趣,如果我们不感兴趣的话,即使是大家公认的经典名著,阅读起来也是痛苦的,从中无法获得阅读上的快感。我初中时代读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夜以继日,读得津津有味,许多情节至今还能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出来。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的确是一部世界名著,但厚厚的两卷本《飘》放在书架上好几年了,至今我还是只读过前面的那几页。
有些好书,以前不喜欢的未必现在或者将来就不喜欢,因为一个人阅读上的兴趣和爱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加深,以及人生境遇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红楼梦》的确是一本好书,很多时候,有人问我读过《红楼梦》没有,我只能说读过一点点。这并不是说《红楼梦》就不是一本好书,仅仅是它不适合我的阅读胃口,至少不适合我现在的阅读胃口,它无法提起我的阅读兴趣。
我20岁的时候买了一套《资治通鉴》,曾下决心要好好读读这套书,哪怕就是通读一遍也行,但我没有成功。直到前不久,我才有兴趣把这套书重新拿出来好好通读了一遍,有些篇目我还反复阅读了多次。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享受了快乐,开阔了视野和眼界,获得了知识,这样的阅读是有效的。这次对《资治通鉴》的阅读,直接催生我去阅读《二十四史》的渴望,于是我花了800多元买了一套八卷本厚厚的《二十四史》放在床头,成了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每天必读的重要书籍。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我觉得,如果不是专门的做学问,读书最好随着自己的兴致而有所选择。古今中外,真正的经典好书是数不胜数的,如果我们都想去读的话,那么,就算穷尽我们一生的精力,一天就专门读书也是读不过来的。我们读书的目的不管获取知识也好,还是精神愉悦也好,主要还是希望有所收获。因此,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和侧重,首要原则就是要自己喜欢,要有兴趣去读它,要读得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