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很多人不知道肥胖亦是一种疾病,它正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根据厦门市疾控中心2015年发布的厦门健康报告显示,厦门市居民肥胖者比例为9.3%,而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更是达到了15.2%!(5月11日《海峡导报》)
“大腹便便”应是用来形容中年人的,现在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居然超出了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比,实在让人吃惊。
“小胖墩”是吃出来的,“有一种吃不饱叫爷爷奶奶觉得你没吃饱”、“有一种饿叫奶奶姥姥觉得你饿”,而“嘴馋”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主动加被动,不胖也难。
当然更因为缺乏锻炼。下课铃一响,孩子们都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操场,踢毽子、跳绳、扔沙包,上课铃响才红着小脸、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这光景,曾点亮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如今,却恍若遥远的城南旧事。一边是老师怕孩子出事,即使课外时间,孩子也被“圈养”在教室里,一边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做作业也来不及,只能压缩体育的时间。由于缺乏运动,现在中小学生面临的不仅是肥胖症、高血压等,甚至连猝死都盯上了学生群体。
体质是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素质更是今后人生的基础,重视体育,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始终应该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否则显然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校园活动时间。如何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其中包括让“小胖子”减肥,需要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