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儒”行贾 “创”意不止
我眼中的“徽骆驼”
传承徽商精神 创新社会治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眼中的“徽骆驼”

□严太高
 

骆驼是比较常见的动物,以极能忍饥耐渴闻名,它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由此,人们常把能忍受艰难困苦的群体称之为“骆驼”,纵横明清商界三百年的徽州商人因之被称作“徽骆驼”。

“无徽不成镇”。 胡适在谈及他家乡古徽州时曾自豪地宣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他的家乡人,那个地方就只能是个村落。只有等到他的乡亲们住进来了,就把一个小村落变成一个小市镇了。“钻天洞庭遍地徽”,徽商位居“十大商帮之首”,这在明代晚期就成了人们的共识。

徽州多山,地少人稠,为了生存和发展,徽州人成年后大多纷纷离开家乡,外出经商谋生。《三言》、《二拍》对徽商描述甚多。最经典的数凌濛初:“却是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徽人因是专重做商,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 比起今天的温州人的经商意识,那时的徽商毫不逊色。

外出经商十分艰难,能成为巨商大贾者毕竟不多。因而,创业之初,囊中羞涩,不免节俭从事。给冯梦龙和凌濛初的印象是:俭啬喜名。《喻世明言》卷十八有古风一篇,单道为商的苦处:

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

一年三载不回程,梦魂颠倒妻孥惊。

商旅劳顿不知道让多少徽州人客死他乡,所以成功的商人便十分看重这血汗钱的出处。放眼今日的徽州大地,留下的牌坊林立,祠堂巍峨,学堂遍地,民居精致,道桥通达,这无不是古徽商汗水的结晶。行商赚来的钱不仅大办公益,还要投资兴业,成为坐贾,由此成就了徽州一座座古镇村落。

重利轻义是商人身上给人印象最深的特质,这样的商人注定不能长久。反之,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的徽商,无疑是成功典范。究其成功之道,最明显特征在于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代徽州素称“东南邹鲁”, “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其本质是儒商。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商人不仅具有坚韧进取的意志,诚信开明的胸怀,更具有立足长远的眼光,开放阔达的视野,协作竞争的风格,通权达变的机谋,以及好善乐施、崇文尚义的品质。

物质存在于一时,唯有文化可以延绵长久。所以,做人做事要永立不败之地,还得从培养人文精神做起。这,便是“徽骆驼”精神的启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