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学区房情结”均衡教育资源是良方
简历可包装 , 人生别造假
微声音
非常道
“红包钓鱼” 钓不出员工的自律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简历可包装 , 人生别造假

□陈广江
 

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有毕业生认为简历“注水”成本低、核实难,于是铤而走险。(1月6日《北京晨报》)

简历“吹牛”,文凭“注水”,早不是什么新闻,只是如今造假越来越普遍、程度越来越严重、花样越来越繁多。其原因也是摆在眼皮子底下的,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惨烈,简历造假成本低、核实难,即使那些比较诚信的学子也难以“免俗”。

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就是群体耻感沦丧,毕业生在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就输了。第一个“扣子”扣错了,大大降低了人生出彩的几率,更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只能是没有赢家的结局。更可怕的是,目前看,解决简历造假问题没有“特效药”,毕业生、用人单位、相关部门及媒体都有一种无力感。

尽管如此,常识仍需重复。简历可以包装,但应有一个起码的界限,无论有再多理由也不能把假的说成真的、把不存在说成存在。人生没有彩排,世上没有后悔药,一次简历造假很可能成为一生难以洗白的污点。做人输了,即使一时撞到好工作,也注定难长久。

另一个常识是,别以为用人单位很傻,简历是否“注水”,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可以说,毕业生有多少造假的花样,用人单位就有多少应对造假的办法,如果毕业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造假,即使你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可能会淹没在注入的水分里。是金子总会发光,是水分总会蒸发,鼠目寸光注定吃大亏。

最后一个常识是,简历不能造假,但可以包装,而且大有文章可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毕业生可以在简历中深入谈谈对应聘岗位的独特理解,对行业现状和未来的真知灼见,以及对自己长远的人生规划。人生也可以包装,但必须有底线。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